第二百九十六章有去无回(2 / 3)

加入书签

燕军十余万众來到徐州城下后,朱棣眼见守军严守城池,并不出战,当即下令朱能率一万兵马沿运河搜寻朝廷运粮北上的船只,夺取本來沿运河北上送给朝廷大军的粮草,一面吩咐众军扎下连营,优哉游哉的和朱权策马往地势高处观看周遭地势。

朱权高踞马上,右手遥指南北大运河畔那座坚城,轻笑道:“此地东襟黄海,西连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不但是五省通衢,亦且有运河之便,难怪如此重兵严守。”南北大运河可谓华夏历朝历代南水北调,南粮北运的大动脉,朱权眼见徐州所处之地,占尽地利水运优势,更深深体会到了这个华夏九州之一的重要战略价值。

朱棣端坐汗血宝马之上,叹道:“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九朝帝王徐州籍,无怪乎兵家必争之地。”

黄昏时分,燕军大营帅帐之中,朱棣虽则面色如常,心情却是异常沉重。他心知此时自己以及麾下燕军虽则一路之上并未遭遇大量敌军阻击,却已是身处远离北方千里之外,开弓沒有回头箭,失去了所有的退路。盛庸岂是易于之辈?估计此时已然率领大军追击而來,纵然南军主力皆为步卒,路途遥远下难以在短时间内赶到,匹夫平安麾下的骑兵估计数日之内便会尾随而來,如何摆脱敌军尽速南下,直取京师应天,方才是关乎大军生死的首要之务。

盛庸眼见一众将领肃立两侧,当即站起身來沉声说道:“燕逆率领叛军一路南下,已是过了东昌地界,似有进犯徐州之意。”

都指挥平安等人闻得主帅盛庸言语,心中惊诧下不由得面面相觑,各自狐疑不定下都是沉默不语。攻占一个地势要紧的城池后将其稳固作为后方,再做他图。是为千百年來无数名将作战的正道,朱棣一路绕过德州,济南,东昌,转道直接南下,深入山东腹心之地,可谓是孤军深入,完全不顾后路的兵家大忌。军中众将皆是屡经征战之辈,也实在看不透朱棣这自杀一般疯狂南下的用意所在。

“本将命都指挥平安即刻率领所有马军南下追击燕逆。”盛庸转身自帅案上取过一支令箭递给平安,沉声传下军令。略一沉吟下又即郑重嘱托道:“燕逆全然不顾后路,其用意不明,持此令箭你可以调动就近卫所兵马,无须和燕逆死战,缓滞其进军攻城即可,待本帅一路南下,集齐大军后再行决战。”原來此时真定城外虽有八万大军,其中归属平安麾下的骑兵不过三万之众,盛庸这两年和朱棣数度交手互有胜败,深知这个燕王的老奸巨猾,不愿平安轻敌冒进,于追击时中了朱棣的奸计。

平安双手接过令箭略微躬身抱拳说道:“末将得令。”转身疾步着离开帅帐而去。

盛庸一双凛然有神的目光扫视众将,断然下令道:“今日收拾停当,大军明日一早随本帅南下追击燕逆。”

众将轰然领命后纷纷转身回营。

在军营中漫步而行的盛庸眼见连绵的军营中无数士卒将校一片忙碌,回想朱棣所领十余万燕军一路南下,此时已然将自己远远抛在了身后,心中却是丝毫不见慌乱。因为他深知朱棣大军乃是骑兵步卒混杂,行军速度远远不能和平安麾下骑兵相提并论,此次燕军看似一路疾行,颇有狗急跳墙之意,实则已然是陷入孤军深入的险境,绝对无法再依靠北方之地供应粮草为继,自己只须集齐数路大军一路追击而下,反贼朱棣,朱权再想如他日一般大败后逃回北方,势比登天还难。

仰望颇有些昏暗的苍穹,盛庸心中突然感到此战或许便是朝廷平定叛逆,扫清环宇的最后一战。

十数日内,南下的燕军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攻克东阿、汶上、邹县、沛县四个小城,尽取其粮草后一路马不停蹄,直奔徐州。

燕军尚在数十里之外时,徐州守将得报叛军大举來犯,大惊失色下一面令快马回转应天向朝廷告急,一面整肃城中数万守军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抗击燕军攻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