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侯亮巧夺良友镇,业生舍命送情报。第一节。(2 / 3)

加入书签

良友镇地形易守难攻。由南至北,良友镇坐落在公路右侧,三面环山,山上松柏林密。郁郁葱葱,整个形状成马蹄形。马蹄形的口被公路横穿而过,正前方对着潭良镇方向。横过公路,进入镇内,中间一条大街直通而下,设有一个很大的农贸市场,两侧为民房、商铺、小作坊、镇政府、自卫队营房等。街口处,如今已堆起几道沙袋,拉起了铁丝网,一旁设立了岗亭,荷枪实弹的士兵正在检查过往的人们。街口的沙袋上,以及旁边的民居已被征用为防御工事,架设有机枪等重火力,构成立体交叉火力网,且具备纵深防御能力。

一个挑着担子,补锅的人,急匆匆地找到阮少雄,在他耳边耳语了一番后,又挑起担子匆匆离去。阮少雄赶紧来到镇政府一营长莫同的房间,告知他,据探子来报,游击队很快就到了。两人一起来到街口,躲在隐蔽处,观察着外围的动静,并令手下做好迎战的准备。

侯亮的指挥所就设在离良友镇不远处的山坳上。这个山坳是由潭良镇通往良友镇方向马道的必经之路。左右两面是山,山坳马道的左侧,一棵百来年的参天大树屹立路旁。这棵大树与周围山上的树木相比,仿佛巨人一般,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傲视苍穹,威武大地;这棵大树,枝繁叶茂,树影婆裟,像一把巨大的伞,虚怀若谷,容纳百川,散发柔情,时刻为路人遮风挡雨,驱热纳凉。人们在盛夏时节,路径此处,或一堆堆,或一群群,喝碗凉茶,下盘象棋,打个纸牌,聊个奇闻趣事,评个天下你我,好不逍遥自在。但此时此地却成了游击队用兵的地方。

沿着马道,从山坳向下,便来到一条小溪。马道通过小溪的是,由青石板砌成的石桥。小溪弯弯曲曲,溪旁翠竹绿柳,溪边潺潺流水,清清幽幽,穿桥而过,两侧田园美景,鹅鸭戏波……可游击队员已无暇顾及眼前这些美景了,战斗随即打响。

“很多同志都牺牲了,分队长他们突围出来没有。我两就不知道了。”

“老杨呀!快派人火速前往增援。”侯亮焦急地说。杨如平赶紧带上队伍出去了。

“大队长,恐怕来不及了。”两名队员哭泣着说。

不一会的功夫,杨如平回来了。

“怎么样?”侯亮见杨如平那么快就回来。意识到问这句话已经多余。

“唉!全都牺牲了。附近村里的群众闻讯后,把他们都送回来了,就在村头的谷场上。”杨如平悲痛地说。

“血债要用血来偿,我们一定会为你们报仇的!”侯亮大声说道。

“报仇!报仇!报仇……”人们发出怒吼。

“好!出发!”侯亮留下一些老百姓处理牺牲同志的后事,并命桂花留下来接应赶来的民兵和群众,然后,毅然带领游击大队。向良友镇进发。

良友镇地处南良县至龙城公路中段,向北至南良县,向南至龙城。向西达潭良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住这一咽喉,可切断南良县、北江县与龙城的交通联系,加上乐远游击区已切断了西城县与南良县的联系。湘桂黔边区游击总队又将南良县与北江县敌人的联系基本掐断。这样一来。便形成了各县市敌人互不联系,孤立无援的良好态势,让日后各个击破奠定基础。所以,此次攻打良友镇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