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离开(2 / 2)

加入书签

山坡间,开满了白色的凤尾兰,数株成丛,下垂如玲,在清风中微微摇摆,似梦似幻,阿月,愿你顺遂,一别霜华,恐后会无期。

篁竹馆,碧幽幽的凉意,娴静端丽,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寂静大气的祥和,偏偏这等静谧祥和的场面,却被一位正坐在桌前的红衣少女给硬生生地破坏了。只见她半趴在案前,眼睛死死地盯着跟前的七弦琴,不时挤眉弄眼,不时咬牙切齿,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

又重重地叹了口气,那少女哀声说道:“先生,究竟还要弹多久?徒儿的手都快断了”,一边说,还不时地吹了吹手指。

“殿下,一首如此简单的簪行曲,算上今日,微臣已经教导你整整两月有余,可你连最基本的调子都没有搞清楚,如何向皇上交代此事?”,一道听不出年龄的声音在竹帘后响起,低沉悦耳,如玉磬击石。

这少女姓杨,闺名一个妍,乃东煌女帝杨鉴行唯一的嫡亲胞妹,先帝后故去时,她才刚满周岁,长姐如母,是女帝将她一手拉扯长大,对其极为疼爱。据说,女帝宣布婚讯之前,便早已入禀太庙宗祠,秘密将其册立为皇太女。

光义帝点点头,看着手中的请柬,忽然开口问道:“大显也派了人过去?”,耿怀忠笑容一僵,生硬地点了点头,“是谁?”,他又问。

耿怀忠的脸色更加不好,又不得不答,只得低声说道:“护国侯,沈月明”,话音未落,便看见光义帝的眼里突然有了神采,整个人都亮了起来。

“圣旨到,御政王跪下听旨”,萧简命人摆案焚香,端正衣冠,“大显与东煌世代交好,互通联姻,今东煌女帝大婚,为彰显两国邦交之谊,特命护国侯沈月明,御政王萧简担任贺仪的正副史,一同前往东煌,钦此,领旨谢恩哪”。

传旨的公公笑眯眯地将圣旨交到萧简的手中,说道:“王爷,奴家离京之前,陛下再三叮嘱,您乃我大显股肱之臣,万事以您身子为重。若实在不良于行,陛下自是不会勉强”。

萧简微微一笑,他平日里冷淡惯了,陡然看见他的笑容,竟有一种让人觉得如沐春风的感觉,连那公公都忍不住一愣,唉,真是盛世美颜啊。

杨妍虽自幼失祜,但仗着女帝的宠爱,并没有吃过什么苦头,反而养成了一副天真散漫的性子,整日里顽皮胡闹,女帝时常头疼不已。

终于在某一天,杨妍将太学里的一干老师全部气得吐血倒地,纷纷入宫向她诉苦时,女帝这才下定决心,一定要请位高人教导幼妹。

“陛下这般体恤微臣,自当为君分忧,哪有推脱的道理?敢问公公,沈侯爷是否已经出发了?”,只听他轻声问道。

传旨公公连连点头,道:“奴家已离京数天,算算日子,沈侯爷应该是已经出发了”,萧简看向重风,道:“快些去准备,争取在泾阳道与沈侯汇合”。

渭城东出三十里的临风亭,坐落在半山之中,周围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站在这里,天气好的话,可以看到差不多五里远的距离。

广陵帝掩住口鼻,轻咳了几声,脸色愈发苍白,田心公公赶紧上前几步,把狐皮大氅给他紧了紧风带,退到一旁后,面带忧色地望着。这几日陛下又清减不少。现下已近初秋,此处又在半山腰上,山风大且寒凉,可陛下偏偏要到这里来,眼巴巴地望着远去的使团,不由心中一酸,问道:“陛下,可要老奴去把侯爷唤回来,就说您要亲自为她饯行”。

皇帝淡淡一笑,沉默良久,方才说道:“罢了,有些事情就这样吧,我们都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如今虽觉遗憾,但或许才是最好的结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