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民兵问题(2 / 2)

加入书签

可不要小看这个“一部分”,这个一部分可是很有分量的。据知情人讲,北安山乡曹家洼村的一户老百姓,政府返还他的税收虽然只有一半,但这一半粮食却是精米。换句话说政府不但减免了他一家一半的税收,还将这一半税收的粗粮换成精米送给他家。

通过田书记的一番说明,孙义成终于知道两人为啥要来找自己了,全都是因为根据地民兵武装的事情给闹的,而这也确实和他自己有一定的关系。

随着磁武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发展,根据地政府控制的面积已经超过了一个县,乡镇级行政机构也达到了近三十个,人口也接近四十万。

有人可能要问,那个时候天天打仗战火连天的有那么多人吗?你还别说,还真有那么多人。根据民国政府《内政部二十六年[1938]报告》,只是磁县一个县,当时人口就达人。现在的磁武根据地基本上上占领了整个武安县,以及磁县北部的全部,四十万人完全有可能。

人口一多,适合当兵的年轻人也就多了。随着各地抗日宣传的开展,一个个抗日组织纷纷成立,少年儿童都加入了儿童团,青年自然就想加入八路军。可六分区八路军队伍早就满编了,不再随便招兵,这些想打鬼子的青年只好去参加地方的民兵武装。

随着根据地扩大,民兵武装也在扩大。每一个村都有自己的民兵小队,每一个乡或镇,则是民兵大队。到了磁武根据地这里,名字虽然还是以前的称呼县大队,但其实力和人数已经不是一个“县大队”能够比拟的了。

现在的村民兵小队,多则百十人(大村),少则三五十人(小村)。乡镇的民兵大队,最大的如彭城、和村、磁山、午汲、冶陶、伯延、邑城、阳邑、西土山等的民兵大队,人数已经超过了一千;那些小一点的乡镇,民兵队伍也在三五百人不等,全根据地的民兵加起来超过了三万人。

人数多也就算了,关键是这些民兵队伍的装备也是亮的吓人,人手一支步枪不说,日式机枪、掷弹筒也成为了他们的标配,有六支乡镇的民兵大队竟然拥有了火炮,虽然只是日军最基本的步兵炮,但那也是真正的火炮。

按照一般情况或者其他根据地的情况来是,你人口多也不一定都得来当兵或加入民兵吧,地里的庄稼总的有人干吧,不可能留给那些妇女或者老人去干吧。说到这一点,磁武根据地还真有些特别。

抗战时期八路军根据地,也是要收取老百姓税收的,这一点前面已经有交代过了,基本上是以粮、秣、款形式征收的。根据《救国公粮条例》要求,最初税率和起征点为每人全年收入不满小米300斤者免征,超过者按五个等级纳粮,譬如收入300斤—450斤者,征1%;1501斤以上者,征5%。

磁武根据地虽然也征收老百姓的各种税,但比例都很低,不但低,在税收完成后,还会根据情况,以粮、钱等形式返还大部分老百姓一部分税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