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不可接受,群情激奋(1 / 5)

加入书签

登州城内的客栈很多,酒楼勾栏也不少,说明这里流动人口多,商业繁华。

贾琏在城内没看见藩国的人,在码头游荡时,看到了几个发型特殊的倭奴从一条船上下来。这个时代的日本处在德川幕府时期,对外闭关锁国,对外只接受荷兰人和大周商人。

外地商人都被限制在码头上,对此,倭人并没有表达出不满的情绪,反而对那些官兵衙役点头哈腰。贾琏看的饶有兴趣,忍不住走近了吃瓜。

倭人商人说的一口官话,反倒是衙役和官兵说的本地方言。

明朝的时候,朱元璋曾强制官员说官话,并作为升迁治标之一。后来也不了了之。

PS:突然眩晕,不知何故,打算明天去医院看看,以前夏天偏头疼,看西医没卵用,看去中医院看好了,五年没发作了。希望这次中医院能再次给力点。登州官员对贾琏的印象建立的很快,不好色,死要钱,不务正业,爱玩。

嗯,勋贵子弟嘛,可以理解。

贾琏在登州呆了半个月,每天喜欢穿着便装东游西逛,大热天也不安生。

对此,登州官员严阵以待,想看到点不该看的?做梦吧。

贾琏一开始在城内转悠了三天,不得不感慨,登州的官员心善,一个要饭的都没看见。

大周太祖同样强制官员公开场合必须说官话,做不到的,就不给升迁。各地的学府,教学也必须用官话,不许说方言,否则取消乡试资格。

这個强制措施确实起到了一点作用,但也仅限于官员和读书人,地方上依旧说方言。

普通话的推广,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建立彻底的社会变革以及普及教育的前提之上。

为此,忍不住想到了86年的汉城奥运会,社会闲散人员全都抓起来。免得影响市容。

古往今来,很多东西是不变的,你看见的不一定是真的,眼睛也是会骗人的。

城内的普通百姓很多,码头跑船的水手也很常见,他们的眼神是不会骗人的。

检点日,贾琏依旧是走形式,这下让官员们放心不少,收钱办事,很符合预期。

实际上贾琏每天晚上都挺忙的,不断的把看到的,以及他的分析记录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