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 结束篇@沉重的车轮话题(1 / 4)

加入书签

那些为爱所付出的代价

是永远都难忘的啊……

*************************

行业的生存窘境,早已被媒体轮番,长篇累牍地报道。

2011-2014年,央视经济频道一连数集播出《聚焦物流顽症》和《治不住的公路三乱》。

为了能稍稍照顾到儿子,财威夫妻现在改跑莞城往返湘北市的专线。不谙世事的毛毛,拿了父母的车用对讲机,嘟嚷着说长大了要开卡车!这让财威俩口子感到愕然——童心真稚,父母尚不能给他道出跑江湖的艰辛。夫妻俩在外单干眨眼已有三年,好不容易在老家建了一栋二层毛坯房,手头已经捉襟见肘,根本拿不出钱来搞装修。财威自嘲地说:“管它装修没装修,咱照样可以住上望江楼!”

养家,还账,装修房子的重压在路上。

数十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贸易第一大国,物流第一大国,当全世界都在享受“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时,国内的各行各业的价格战已打得鲜血淋漓!物流业更是如此,行业门槛极低,跑货运的车辆越来越多,同行之间竞争没有更高的技巧,只能想尽办法超载,打价格战。

财威夫妻每天轮班转动,身兼数职,为的只是想多挣点钱。如今每天在公路上来来回回,油钱,过路费,罚款,保险,中介费,部件损耗等,一个月下来,好的时候结余几千元,差的时候是赤字,层层盘剥下,大部分利润被外界捞走了,到司机手里往往是毛都不剩。

更有一些互联网风投公司(投机商),他们从不遵守合作共赢的游戏规则,一味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在供需失衡的市场环境下,利用大数据平台,引诱毫无市场定力的货运个体进入套路,让丧失定价话语权的卡车人在网络上互相残杀,以亏损的运价换取回程货,让从业者生不如死。

2015年4月,新华社记者黄海波,跟大车往返宁波天地物流园与武汉汇通物流港,采写了《家在路上,卡车司机生存实录》。

2016年3月,在“生活过于平静,乃至乏味”,实在厌倦了各路文化报道的套路下,《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黄剑,搜肠刮肚寻找新故事的时候,在朋友的启发下,心血来潮,麻着胆子坐上一辆大货车从深圳出发,经广东,湖南,重庆,贵州,广西,讲述了“一路行车,吃饭,睡觉,打牌,XX,以及与盗匪周旋的故事”。这样的故事,给大多生活过于平静的人增添了一些提神的色彩。

《家在路上…》写道:“如果把物流业比作国民经济的一条血脉,那么卡车司机就是一个个运送养分的红细胞”。三千万卡车司机的生计关连着将近一亿数量的家庭人口的生活——卡车司机需要爱!当今,全民享受网络购物的狂欢时代,没有人知道,在双十一,六一八这样的消费盛况下,背后往往是物流从业者一家老小全上阵——这样的劳动场景,在美国,在发达国家是不可能出现的!

*************************

起早贪黑下,夫妻俩的脸上越来越少看到笑容。高风险,高成本,低收入,这么多年来,让他们一步步变成弱势群体++,变成了社会底层+++。曾经纯真时代的理想,行走远方的梦想,如今已变成索然寡味,赖以生计的体力活。不如意的时候,财威在网上找人互相倾诉,只有在这种虚拟世界,跑车人才能寻找到些许心灵上的慰藉和归属。同是天涯沦落人,调侃之下,说出来都是泪!财威甚至开始怀疑人生,他夹着一枝烟,烟雾缭绕中,会想起死去的师哥纯礼,他时常会为此感到伤怀。偶尔,他亦感到那是一种解脱。星空下,他点开手机里的那首《爱的代价·李宗盛》……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

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