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很难(2 / 3)

加入书签

每打破一个技术壁垒,就意味着一个行业的高利润被埋葬,可能有几个规模不大的“发达国家”被打落凡尘……

面对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他们只能寄期望于对方犯错误。

幸运的是,苏联的确犯了错误,最终解体。

至于说政府的引导作用?

这就要说所谓的皿煮选举制度的最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每五年一次的议会选举,令他们每一届的政府,只能够看到五年内,甚至是三年内的成绩——他们只会追求短期的利益,而无法去进行更长远的规划。

因为许多的长远规划,可能在短期内,甚至会造成经济停滞或下挫,在突破了某个界限之后,才会进入到一段增长的快车道。

但英伦政府每一届5年的政府,前两年需要收拾前任政府的烂摊子——毕竟能够胜利,肯定是之前的政府有许多地方做得不令人满意,或者造成了危机——然后任期只剩下3年了,为了下一次选举,那么你会选择短期就能见效的急功急利的政策,还是需要五年或者十年才能够有所体现,但对国家的长远发展非常有益的政策呢?

这种为了迎合选民的制度之下,注定无法保证政策的延续性,最终只能够急功近利……

如果这样看来,那么即便是保持高精尖的制造业和金融业,依然能够获得不错的利润,能够保持民众的福利吧……

是的,但这个前提,就是你需要保持你的技术优势,始终在高精尖制造业具有壁垒。

但其他的国家可是在飞速发展,攀登一个個工业明珠,并且将其价格打下,压缩利润啊!

当初的欧美西方为什么恐惧苏联呢?并不只是因为社会制度,也不只因为所谓的“民主”——要知道民主这个词,本就来源于苏联,那时候苏联对西方是有制度优势的。

苏联对于西方来说,最可怕的并不是上面这些,也不是他们的军队,而是持续五年十年的长期计划,能够确保他们集中力量攻破一个个技术难关,这种不断的,持续的,被追赶,并且打破他们的技术壁垒成为常态的感觉,怎么能够让人安心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