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华谊兄弟(3 / 3)

加入书签

一系列的“贺岁片”给华谊兄弟带来了不菲的利润收入和日益高涨的名声。

就在去年的11月10日,华夏广电总局和商务部公布了《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允许外资公司涉足中国内地的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等领域。

到了11月底,华夏广电总局和商务部又共同发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允许外资公司涉足中国内地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领域,前提是中方持股不得少于51%。

这两项规定第一次提出社会资本可以成立电影制片公司和电影技术公司,也是第一次提出外资可以通过合资、合作成立电影制片、电影技术和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公司。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降低准入门槛、扩大合作领域的方式,吸收借鉴国外资金、技术和经验,大力推进华夏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

这就要从华谊兄弟公司进军影视行业之后说起了……

由于电影属于高投资、高回报行业,前期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杠杆投入。

但当时由于华夏国内政策、经济环境的制约,华谊兄弟基本没有机会获得银行贷款或风险投资。

而单纯靠自身的积累已经无法满足王氏兄弟的胃口。

于是王中军利用自己和一些企业家熟络的关系,开始引入资本方。

也是因此,Rich23资本能够完成对华谊兄弟的投资,这一次投资,Rich23资本是一部分资金从太合控股手中购买股份;另一部分资金投资入股。

最终华谊兄弟公司的持股,变成了王氏兄弟持股50%,Rich23资本持股15%,太合控股持股35%。

2000年6月,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成立——当时太合控股的业务以地产和金融业为主,有充足的资金,并且正在寻找新的投资点。

于是,在2000年3月,华谊兄弟和太合各出资2500万元,组成了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王氏兄弟持有50%的股权。

2001年,王氏兄弟从太合控股回购了5%的股份,以55%的比例拥有绝对控股权,之后华谊兄弟太合更名为华谊兄弟。

正是太合投入的2500万元,使华谊兄弟在制片领域迅速完成了初始扩张。

通过这笔投资,华谊兄弟至2004年年底,投资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并与冯裤子一起开辟了华夏“贺岁片”模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