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3 / 3)

加入书签

“还有,如果两位真的很尊敬陈先生的话,最好把那个字念作“确”,还有,《翦拂集》的作者是林语堂,不是胡适。”

陈言恪淡淡地看了一眼郑小军,挑了挑眉。

“嗷嗷……是这样的吗?为什么念que,不念ke啊?”郑小军不解地追问,这位童鞋还是个好学的娃娃。

“陈寅恪先生是江西修水人,“恪”这个字在修水的方言中念作“确”,虽然陈先生曾经表示应该按照普通话发音,但是陈寅恪先生的家人、亲戚、学生、助手和文史学界人士,为了纪念陈寅恪先生,都把kè故意念成què。”陈言恪淡淡地说道,说完之后,他又淡淡地看了一眼郑小军,说道,“接下来,如果你可别问我《翦拂集》的作者为什么是林语堂,这个我还真没法解释。”

“深有体会啊!”王佳佳跟着感慨,“我跟你说,我大学的时候被老师叫去帮忙改中国近代史的试卷,你知道那些理科生怎么答题吗?他们居然连《南京条约》都不知道!还有人把《马关条约》写成了《马甲条约》……”

“这算什么!”郑小军甩甩头,道,“我还曾经看到有人写武则天签订《辛丑条约》的呢……你说呢!这些人学理科都学傻了,整天就知道数理化,连中国的历史都不知道,这还算中国人吗?”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啊!谁让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呢?”王佳佳无奈地摇摇头。

郑小军也跟着点头,很显然,这两个文科生对中国当前教育很不满意。

“哎——就是这样!没办法,谁让咱生活在一个重理的学会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科学家、工程师才是社会教育的目的,现在,谁还会去研究他们认为毫无意义的人文科学呢?”王佳佳有些无奈地继续叹气,“我们啊……只有缅怀故人了……其实,我真的听怀念民国的,那个时候出现了那么多国学大师……”

“哎——真恨生不逢时啊!如果早个几年生出来,俺一定拼了命去考中山大学,去听听陈寅恪先生的课!”郑小军很有认同感地说道,“陈寅恪先生可是精通多种文字,梵、巴利、波斯……还有什么来着?”

郑小军看向王佳佳。

“好像还有……”王佳佳偏着脑袋思考,虽然她很崇拜偶像,但是她的记性一向不是很好。

“还有突厥、西夏、英、法、德等。”

突然一个冰冷的声音响起,说话的竟然正是某位被他们鄙视了很久的理科生——陈言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