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两个挂壁的思维碰撞(1 / 4)

加入书签

“只是……我刚刚还在考虑,能不能把类似的思路用在其它型号上面,看来还是想简单了啊……”

反正华夏空军的体量不小,能容得下足够多的子型号。

毕竟他的进化历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相当离谱。

这至少说明前者对此早就有心理准备。

“DSI进气道虽然能降低一定的RCS,但是在总体设计没有系统性考虑低可探测性的前提下,光靠几个细节修正所带来的收益并不大,所以倒也不在乎这百分之几的变化。”

第612章两个挂壁的思维碰撞

宋闻聪之所以特地提起弓形激波的话题,主要也是担心这个地方的处理会影响到总体项目进度。

在跟去年常浩南确定下来歼10的后续改进方向之后,十号工程项目组并没有坐等支援,而是很快就开始依托现有的两架原型机展开一些预研工作。

因为仅靠风洞试验无法完全还原所有实机上出现的现象。

而歼教9虽然飞行时数不小,但那个型号的超音速能力基本只能用来给学员进行飞行体验,很难发现高速飞行工况下关于DSI进气道的实际问题。。

要知道,虽然常浩南,包括跟他关系最近的人,比如丁高恒、杜义山等,对于这些事情已经有点麻木了,但其他人可还没有。

好在,旁边的杨韦这时候给了个助攻。

至于常浩南提出的那种改进思路,完全可以后面再说。

“还有就是,在一些特定的电磁波入射角度下,涡流发生器会增大雷达反射面积,破坏隐身性能。”

况且它还是两侧进气的设计,本身就不太容易受到来流机头预压缩的影响。

就这样,才发现了这个过去并未关注过的、弓形激波诱导附面层分离增强的问题。

经常做项目的人都会知道,单纯复杂棘手的部分并不可怕,最麻烦的是做到一半突然出现一个以前从来没考虑过的问题。

但是眼下没有这个条件,就只能用一些取巧的办法。

这番感慨顿时引来一阵认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