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美好生活 第207节(2 / 5)

加入书签

“可也!”郑国摸着胡子会心一笑:“你我共勉。”

“学生许义,拜见先生!”许义立刻跪地行了大礼。

姜内侍一看这情况,立刻就出去准备了拜师需要的束脩,以及吩咐御膳房,准备一下,必须要做最好的吃食!

李季阳代许义送上束脩,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是十挂腊肉,羸政代郑国老先生,给了许义一把标尺。

这个就是古代的那种青铜卡尺,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了,只不过度量衡尚未统一,这种卡尺也只是一脉相传,也就是师父用什么样的卡尺,徒弟就用那样的卡尺。

名留千古吗?

这个吸引力太大了,郑国也有点懵了:“秦王说的可是真的?”

“当然!”羸政指着模型道:“将来在这边,也开凿一条水渠,便叫许义渠,如何?”许义听了这话激动的跪地磕头:“谢国主!”

羸政指着的那地方,正好是曾经的义渠,那里曾经是义渠建立郡城的地方,现在已经是秦国的领土了,但是百年过去了,那里依然贫瘠。

羸政想要那里也有水渠的存在,且以许义的名字命名,一个是因为那里毕竟是“义渠”,让当地人有个归属感;另一个则是因为许义。

弟子拜师,送上挚礼,是应该的;但是礼过重、过轻,都有失中道。孔子在对拜师礼的制定上,也表示了中道原则。

“十条腊肉”,是孔子规定的拜师礼。

从那以后,几乎束脩就好像被规定了一样,大家都是给十条腊肉。

只不过姜内侍让人准备的腊肉都是五花三层的那种,块头很大,熏得很好,目测吃个三五年都没问题。

“谢,国主!”郑国这个老头儿终于服软了,跟在许义身后一起跪拜了羸政一把。

李季阳高兴的代羸政扶起他们俩:“以后秦国的水利就拜托二位了!”

“公子,您应该拜托郑国先生,我就是跟着学一下而已。”许义很是谦虚,他们将秦国的地盘都划拉遍了,才建了两条贯通南北的水渠。

“许义不必如此,老朽也是见过你设计的水渠,在你这个年纪有如此见识,已经很不错了。”郑国严肃认真的道:“以后好好学一学,肯定比现在好。”

“先生可愿意教导义?”许义顺杆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