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七章 惊天惨案(2 / 2)

加入书签

其实不然,因为黄河决堤,小鬼子不能南下,很多部队返回了东北,为的就是帮助冈村宁次打掉东北的这个心腹大患!

小鬼子这次大举入侵帽儿山辖区,战斗本来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可是黄河决堤小鬼子的重心发生了转移,大量的部队涌向东北,帽儿山辖区岌岌可危,这是gcd准备叫回陈诺和小凡,准备着手收服帽儿山部的事情,陈诺锻炼拒绝了,理由是张明辉没醒,而帽儿山岌岌可危,自己作为主心骨暂时离开不了,只能由小凡一个人去了,gcd知道要想收服这帮子铮铮铁骨必须拿出足够多的诚意就是想办法,配合帽儿山度过这次危机!

6月6日又重挖缺口,仍告失败。统帅部及第一战区对此“异常焦灼,日必三四次询问决口情形”。商震又令刚爆破黄河大铁桥的新8师增派1个团。该师师长蒋在珍观察后建议改在花园口决堤。蒋介石及程潜予以批准。

6月7日侦察,8日以第2团、第3团及师直属工兵连执行掘堤任务,9日9时完工放水。

当时正值大雨,决口愈冲愈大,水势漫延而下,12日又与赵口被冲开的水流汇合,沿贾鲁河南流,使贾鲁河、涡河流域的乡村、城镇成一片汪洋。水流淹没了中牟、尉氏、扶沟、西华、商水一带,形成一条广阔的水障。急流的黄河水注入淮河时,淹没了淮河堤岸,7月13日冲断了蚌埠淮河大铁桥,蚌埠至宿县一带,亦成泽国。

日军第14师团6月7日攻占中牟,派骑兵联队于10日炸毁郑州以南的京汉铁路;第16师团第30旅团旅团长筱原次郎所率的###队(步兵3个大队)于6月12日炸毁了新郑以南的京汉铁路。由于水障的形成,日军各部队均停止了追击。第14师团的一部被洪水围于中牟县城。日第2军组织了1个工兵联队、6个工兵中队的救援队,用大批舟艇援救其被困部队。位于泛滥区中心的日军第16师团一部来不及撤走的车辆、火炮、战车等重武器均沉于水底,并冲走、淹死一批士兵。日军航空兵以飞机投食物、医药及救生设备共61吨半。位于泛滥区以东的日军也迅速后撤。被洪水隔于新郑以南的第16师团第30旅团的5个大队就地组织防御,也是靠空投解决军需物资,最后由日军第2军派出的船艇队将其撤回。

黄河决口,使日军“华北方面军”违背大本营指示越过限制的追击被挡住了,使日军进行武汉会战的进军路线也改变了,退至郑州一带的中**队也免去被追击之苦了。

可是应该由中**队保护的几十万中国老百姓却因此而丧生,上千万人倾家荡产。国民政府十分清楚此举在政治、经济以及道德上的影响,所以在掘口放水的同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就对外宣传:“敌占据开封后,继续西犯,连日在中牟附近血战。因我军誓死抵抗,且阵地坚固,敌终未得逞,遂在中牟以北,将黄河大堤掘口,以图冲毁我阵地,淹毙我大军。”

蒋介石又致电程潜,指令三点:第一,须向民众宣传是敌机炸毁了黄河堤。第二,须详察泛滥情况,利用为第一线的阵地障碍,并改善我之部署及防线。第三,第一线各部须同民众合作筑堤,导水向东南流入淮河,以确保平汉线交通。对千千万万无家可归、无饭可食的人民。

1938年的6月9日,决堤的黄河如一条咆哮的巨龙,从决口处翻滚奔涌而下,所到之处一片汪洋,一时阻滞了日军的进攻,使其陷入困境,被迫改变西取郑州沿平汉线南下由北向南的进攻方向,改为绕道至大别山和长江南北两岸由东向西进攻武汉。水淹日军的同时,也让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4县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水乡泽国,89万人淹死,1000多万人背井离乡无家可归……

这是个惊天惨案,比起南京大屠杀,血腥到哪里了!可是那时候的国人并不知道这是蒋介石干的,蒋介石做好的各种消息证明是日本人干的,中国人无比痛恨日本人深信不疑,每每想到这里心都会一阵阵的痛!

这一仗也算是蒋介石对张明辉的支持了吧,至少国人和蒋介石是这样认为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