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稳定的社会架构(2 / 4)

加入书签

虽然不是做官,但毫无疑问从今以后他们身上将被打上许氏的印记。

面对这些声望隆重的人,许康也不敢托大,以晚辈之礼觐见,算上给足了这些老学究面子。

而其中一位身披道袍,白发斑斑的老人尤其引起许康的注意,通过蔡邕的介绍,他才知道这个人竟然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道士于吉。

“见过康亭侯。”于吉虽然看上去满面皱纹,苍老之极,但精神依旧矍铄,声音洪亮。

许康回礼道:“于先生有礼。”

“可是事情有时候并不是总有道理可讲的,若那借钱之人本来就是想霸占那十亩土地,根本不在乎钱的问题。如今眼看土地即将到手,官府却出面干预了,从而阻止了他扩张土地的**,这样这借钱之人又岂会不怨恨?”

许康所举事例简单易懂,却极发人深省,课堂内外都是一片沉寂,似乎在思考许康话中隐藏的深意。

许康也不管他们的想法,继续讲道:“所以真正能够稳定社会的力量来自第三层平民,他们的生活相对来说有一定的保障,自然希望社会能够稳定。而这种希望就恰恰反映了一种民意,我们只要尽量增加这种民意的人数基础,社会自然就会趋于稳定。所以从人数构成上来说,一个稳定的社会应该是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体结构。”

许康所说的观点正是后世被无数人追捧的中产阶级社会理论的雏形思想,同时被他加入了部分汉朝的理论依据而已。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这些并不是什么高深的见解,但放在东汉末年,却为不少文人解决当前社会矛盾提供了思路。

于是这些观点迅速被学生甚至教授们所接受,并大肆追捧起来。

按蔡邕本来的意思,他只是想让许康跟大家讲几句话,露个面,混个脸熟即可。谁知许康竟然一下子把话题扯开了。结果整整一个上午,就见他一个人在讲台上表演,下面的学生各个引颈倾听,毫无倦色。

直到正午饭点儿时分,这堂课才算真正结束。

可是其影响却远没有结束,或者说才刚刚开始而已。

由许康提出的关于宗教对生活各方面的影响问题,人才奴才划分问题,稳定社会架构问题等一系列针对当今时事的问题迅速成为江东热议的话题,并逐渐影响和改变着江东人相对封闭的思维习惯。

午宴期间,蔡邕着重为许康介绍了学院聘请的各位知名教授,其中有不少江东名士,便是许康想请他们出山为官都被拒绝的,没想到现在靠着蔡邕的面子竟然把这些人都请出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