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 划时代的战列舰——中华帝国北岳级(4 / 5)

加入书签

动力

在动力方面,“无畏”号的出现确实令德国人措手不及,由于尚未积累足够的使用经验,以稳健著称的德国人对大型蒸汽轮机没有十足的信心,所以拿骚级仍旧采用老式的3缸三胀往复式蒸汽机,3轴3桨,设计输出功率为22000马力。拿骚级第4艘“波森”号在丹麦波恩霍尔姆岛外海试航时,主机输出功率曾经达到了28190马力。全舰共有12台舒尔茨-桑尼克罗夫特燃煤锅炉,布置在舰体中部的3个锅炉舱里,每台锅炉的蒸汽压力约.75公斤/厘米2。到19年,德国海军改为使用油煤混烧,也对拿骚级的锅炉进行了改装,取消4台燃煤锅炉,改装6台燃油锅炉。拿骚级的最高航速为19节,试航时曾达到较“无畏”号低2节)。舰上另外安装4台aeg和西门子柴油发电机,输出功率2800千瓦,用于舰内照明和电力驱动。

拿骚级的载煤量为950吨,最多载煤量可达2,700吨,此外还可以装载200吨重油,用于喷洒在锅炉内助燃。该级舰续航能力为10节时9400海里(煤舱满载的情况下),16节时4,700海里,而以19节的高速连续航行的情况下,续航能力只有2800海里(低速状态与“无畏”号相差无几,高速时缩短2000海里左右)。

由于往复式蒸汽机在构造上不可克服的缺点,该级舰在以19节的最高速度行驶时,活塞和杠杆的连续往复运动将导致舰体发生剧烈颤动,势必影响火炮的瞄准/射击精度。德国海军虽然早就发现了这个缺点,但由于“无畏”号的突然出现和日耳曼民族一贯小心谨慎的保守性格,直到设计下一批赫尔格兰级战列舰时才决心换装蒸汽轮机。

与稍后竣工的日本河内级战列舰一样,拿骚级安装了6座双联炮塔,艏艉各1座,两舷各安排2座。炮塔编号以舰艏为a炮塔(德文称为“安东”,ann),然后按照顺时针方向,右舷自前向后是b、c炮塔(“布鲁诺”,brun和“恺撒”,cer),舰艉是d炮塔(多拉,dr),左舷自后向前是e、f炮塔(埃米尔,emil和腓特烈,friedri)。这种六边形的炮塔布置可谓别具一格,但它给拿骚级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在有限的甲板面积上要安排下6座炮塔,所以不得不加宽舰体,而舷侧炮塔的重量导致军舰在航行时左右摇摆幅度过大,“拿骚”号在试航中就差点因风浪导致的横摇加剧而倾覆。另外,这种布置方式只能保证在每侧船舷方向同时有8门主炮射击,与“无畏”号没有区别,但主炮数量却比“无畏”号多出2门;在追击和撤退时,前后也只能有6门主炮同时开火,与“无畏”号相比依然无任何优势。所以这种主炮布置方式遭到多方诟病,被讥笑为“无用的蛇足”。

火炮

拿骚级战列舰采用1907年设计的克虏伯11英寸45倍径 l/45主炮,单炮重量其口径对外称为11英寸(279毫米),但实际口径为11.1英寸(283毫米),虽然小于“无畏”号的12英寸主炮,但比英国海军的舰炮射速快,达到3发/分钟(比“无畏”号主炮射速快1倍)。炮口初速为844米/秒,主要发射302公斤穿甲弹,射管寿命为210发。火炮射程在发射角等于20时为18900米,在100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英国的11英寸装甲。在发射炮弹时同时使用两部分发射药——前装的丝绸药包和后装的黄铜发射药筒,后者可以提高发射时的闭气作用。

主炮炮塔为埃森的克虏伯公司和日耳曼锻铁公司生产,然后经铁路运到船厂吊装,依靠自身重量安装在底座上。炮塔重量为394吨,主炮俯仰角为-6~20。与“无畏”号的液压驱动方式不同,拿骚级的炮塔旋转装置使用电力驱动,艏艉炮塔的射界为-0~0,舷侧炮塔为-80~80。在非装弹情况下,炮塔转速约为4/秒。每门火炮储备75发炮弹。扬弹装置也为电力驱动,有装甲防护,从弹药库中提升炮弹的速度为4.5发/分钟。

拿骚级的副炮为12门5.9英寸(0毫米) c/16炮,左右舷各6门,炮塔射界为-0 ~0,俯仰角为-7~20。副炮主要用于在近战中防御装甲防护较弱的巡洋舰或驱逐舰等轻型舰只。这种主/副炮搭配的思想和混装口径主炮之间本质性的区别是,前一种方式,副炮用于防御;后一种方式,小口径主炮用于进攻。虽然该副炮宣称口径是0毫米,但实际口径为149.1毫米,发射45.3公斤穿甲弹,最大射程19400米,射速4~5发/分钟。

为了在海战中抵御鱼雷艇等小型战斗舰艇的袭击,拿骚级还安装了16门88毫米炮,艏、艉、艏楼和艉楼各4门。该炮最大射程11,390米,使用22磅爆破弹,射速达发/分钟,用以对抗相对小巧灵活的鱼雷艇绰绰有余。

当时战舰的对海搜索主要依靠目视和光学仪器,为了在海战中加强观测能力,往往需要安装很高的桅杆。出于提高桅杆结构强度的考虑,威廉船厂的工程师研究过各种方案,其中有一个方案是采用美国海军战列舰刚刚换装的笼式舰桅,前后各1座(假如这种设计方式当真被德国海军采用,在1917年美国战列舰队抵达斯卡帕湾的时候,一旦双方联络发生问题,英美舰队之间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不过,德国海军最后还是选用了传统的单桅,其强度不如英国皇家海军使用的三脚桅。

后记

与同时期其它各国的主力舰一样,拿骚级也配备有水下鱼雷发射管,一共6具,使用450毫米施瓦茨科普夫(黑头)鱼雷。鱼雷发射管的位置是艏、艉中线上各1具,a炮塔和d炮塔下方左右各1具。实战经验证明,庞大而笨重的战列舰、战列巡洋舰根本无法像小巧灵活的雷击舰那样迅速抢占有利阵势发射鱼雷,因此在一战结束后,各国海军的主力舰上基本取消了这种“无聊”的装备。

防护

<bened),全舰装甲重量约5800吨,占排水量31.2%(“无畏”号占27.6%)。全舰装甲防护最强的地方是舷侧中部的装甲带,装甲厚度为300毫米,提供机舱和锅炉舱的防护。其次是主炮塔正、侧面和舰桥的指挥塔,为280毫米。为减轻重量,舷侧装甲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削减,至舰艏为203毫米,至舰艉为127毫米,整体较“无畏”号装甲平均厚2英寸左右。主装甲带上方和前后为203毫米舷侧装甲,水线以下为双层舰壳。由于在海战中弹道形状的影响,战舰舷侧中弹的概率和危险性要大于垂直方向,拿骚级的甲板装甲厚度为50毫米,上敷设76~0毫米的但泽橡木和柚木甲板覆盖。

主炮炮塔和弹药库的防护一向是战舰装甲布置的关键。拿骚级使用的11英寸主炮塔一共分为6层,炮塔侧面、正面和底座装甲厚度均为280毫米。炮塔底座构成280毫米的装甲防护圈,从第2层一直延伸到第4层,并与中部舷侧装甲带齐平,这里是炮塔的弹药库,防护最为严密。装甲防护圈再向下方延伸的装甲厚度为178毫米,直到水密舱甲板。炮塔的顶部装甲厚度为90毫米。

全舰纵向一共划分为19个水密隔舱,其中主舰体划分为17个水密舱,舰尾2个水密舱。各水密隔舱之间使用电气控制的林奈式水密门,在有战损的时候可以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将所有的水密隔舱门全部关闭。水密舱之间的隔板装甲厚度为200毫米,舱内配置水泵、消防系统、沙袋和其他损管设备。弹药库内有消除火药粉尘的喷淋设备和紧急注水系统。舰底有金氏通海阀,在面临被俘、起火等危急情况下,可向各舱室内注水将舰体坐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