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缘由(2 / 2)

加入书签

尚军和李虎没有让夏青石失望。

此时的沙俄乌拉尔山脉附近的战事就是最好的说明,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尚军在刘正一李虎以及从中东抽调回去的五六千老兵的支持下,在大陆故土组建了一支人数超过四百万的庞大军队,且国内工业体系逐渐出现完备雏形,物价水平趋稳,整个国家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就是夏青石所需要的,也就是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一个可以在战后可以震的住脚的势力,一个人口基数在三四千万的庞大支柱,可以让任何蠢蠢欲动的盟友为之心悸不已的力量。

有了那四百余万的生力军,以及超过四千多万的人口基数民众的后续驰援,在解决了华人内部矛盾,也就是女真与大明之后,甚至这两股势力也能为我所用,夏青石自然没有了任何的后顾之忧。

于是乎一场苦肉计就此上演,为的就是要将美洲的潜在敌人也一并拉扯进入这场注定欧美人不会取胜的战斗,最大限度的消耗和减损美洲人的作战实力,为北美华人以及大明众人提供生存喘息的机会。

当然说的更为直接点,其实也不是夏青石自己能够决定的,毕竟两年前,中华大地还在内战,紧靠南洋这点人口基数,接连吞并了中东南洋,南亚次大陆澳洲,以及非洲大部分地区以后,已经是心力憔悴,更何况有些盟友已经越做越大,要是都跟巴基斯坦一样衷心倒也罢了,但谁也不敢保证众人没有私心,而这众人的私心就是最大的后患。

在两年前,无论华人能否顺利攻打下欧洲,夏青石戚继伟和张楚等人都认为,绝对是对华人的一个灾难,如果没有更为强大的对手,只怕一众盟友,或者说相当一部分心中存了蠢蠢欲动心思的盟友,立刻就会将矛头对准自己,而届时自己遇到的麻烦或许比欧美人还要难缠。

毕竟华裔与盟友之间所有的一切相互之间太过熟悉了,彼此之间渗透的很深,华裔此时的繁华富庶都是建立在对于盟友的剥削之上,只要有一个盟友反抗,或许多米诺骨牌效应就会存在,最主要的还是华裔当时确实没有能力在大战过后,还能治得住一众蠢蠢欲动的盟友。

唯一的办法就是拖,拖到大陆统一,也就是女真人和大明众人愿意乖乖坐下来谈判,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而谈判。

很显然夏青石的手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不论是李虎还是宁王也都不是老糊涂,中华民族无论分裂成几个国家或者叫什么国别,他们的民众始终是同宗同源,无法分开的。

当然这也与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有直接的关系,毕竟尚军好胜心太强,夏青石的命令仅仅是让其反被动为主动,从旁牵制沙俄的主力部队,为中东减压而已,哪想到这小子包括其手下一群虎将,居然将整个沙俄的副战场,硬生生打成了主战场,搞得此时欧洲大军也不得不减缓了地面进攻的节奏,开启了海战模式,可以说这出所谓的苦肉计,夏青石也是颇为的无奈,要是让庞大的印度洋舰队直接通过好旺角进攻欧洲,美洲人会不会参战是两说,而且有可能提前暴漏自己的军士装备技术,另外欧洲人也会在地面战场上更加疯狂,说不定还会又生出什么变数,影响苏伊士运河的开通。

总之双方都需要时间,综合考虑一下,让自己的几大舰队示弱,又何尝不是一种诱敌深入的好办法?

就像此时五十多条大黑鱼一举就摧毁了大半个欧美地中海舰队的根基,另外还有十余条大黑鱼已经尾随溃退欧洲舰队进入了大西洋海域,他们的目标就是波罗的海,利用更为先进的隐身性能,为后续跟进的华裔庞大驰援舰队做好最为基础的接应工作,一举捣毁欧洲海军最后的希望。

如果中东的华裔完了,女真人和大明人之间的争斗也就完全没有了意义,因为在华人的敌人看来,他们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华人,失败的下场就是被奴役,就是国破家亡。

很显然,夏青石这一次又赌对了,接下来就是继续蛰伏了。

所谓的蛰伏就是要尽快将自己手上的势力加速整合,尚军,刘正一,胡泉,李虎,他们都是不可获缺的一环。

很快在胡泉和刘正一的大力配合下,大量的南洋澳洲资本家蜂拥回家乡投资,可以说短短一两年就让整个大陆大部分的城池都恢复战后重建,以及全面的资本改革,如果单单靠政府的力量,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也唯有那些唯利是图的资本家才会夜以继日的为了利益而玩命。

当然资本仅仅只是稳定民心的一部分,最主要的还是部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