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号角(2 / 3)

加入书签

将相出征这日,天降寒雨,但太后依然带着小皇帝亲往延兴门送行,文武百官分列门楼之下,一时之间旌旗招展车马肃然,誓师祭酒毕后,铁甲披身鬓发夹白的武威侯回望门楼,这时已然看不清太后与天子面貌神色,冷雨扑面,他的心情却如波涛翻涌,久久不能平息。

他没想到这一天会到来得如此仓促,他知道今日踏上这条征程,就是荣辱之途的真正起点。

人群当中,他难以分辩真正投效的主公晋王殿下的身影,但他知道殿下一定站在那里,沉默注视。

这一战,于家于国于公于私都不容有失!

他想起才刚过去的那个夜晚,太后逼令晋王殿下携同孙女来侯府送行,殿下手举烈酒为敬,没有多余的话,唯“放心”二字,他想起眼角泛红的老妻,今晨亲手为自己披系铠甲,那些絮絮叨叨的话。

原来邵广劾谏杜绝大建宫室、铺张浪费一事已经广为传扬,诸多士子、百姓纷纷佩赞邵御史果然为忠耿良臣,当然也尽称颂太后从谏如流、自俭为国之德,舆论当然会遣责汝阳王等贪图私利不顾君国,好些从前被汝阳王礼贤下士的表面迷惑之清流因此心生狐疑,贺淇多年以来的努力几乎付诸东流。

为了挽回声誉,他只好悬崖勒马。

汝阳王终于后知后觉的发现,幽燕失陷一事非但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甚至太后反而成了受益者!

直到这时,邵广也才恍然大悟——这才是太后目的,利用他在清流士人中的影响,赢得从谏如流一心为公的赞誉,只要武威侯能保朔晋不失,太后这回便能化险为夷,甚至可能在武威侯收复燕赵失地之后,太后更得知人善任美誉,功绩堪比文皇后!

他不由也大是懊恼,不甘为太后利用。

殿下待二娘甚善。

只有这一句,最让他老怀安慰。

这一刻,武威侯相信自己的抉择。

他又看向正当盛年的子孙,一个个都是坚毅果决的肃容。

他已经老了,也许这一去便是马革裹尸战死疆场,再也不能归来长安,可是他没有怅惘,更无忧惧,因为秦氏子弟都已经成长起来,他的长孙深得晋王信重,嫡长孙女也已经有了安稳归宿。

反而是陆离温言安慰:“博容何需沮丧?崇尚节俭、打压奢靡本为益国益民之政,博容虽被太后利用,但并非为虎作倡。”

“可是太后毕竟成为了最大受益者。”邵广很是烦恼:“岂非不利于殿下大业?”

“太后此举也是被时势所逼,眼下有汝阳王与之作对,太后自然会格外重视声誉,又兼幽燕失陷,必兴战事,不过国库虚空,故必须倡导节俭,但韦太后生性贪慕虚荣,若有一日真正大权在握,必会彻底暴露劣行,届时世人便会明白,太后今日所为种种,不过皆是利益所需,并非明主,更悖贤德。”

其实削减宗室王公福利,本是太后一贯主张,国库虚空,暂时又不能增重赋税激生民怨,太后陵寝尚且停建着,早就眼红宗室王公比她这一国之主尚更奢靡无度,这回刚好趁着国难临头舆论偏向,夺宗室之利为己所用。

九月中旬,武威侯正式任命为镇北大将军,率八千禁军出征,参知政事谢饶平奉鱼书随行,一为征调同、华二州折冲府共一万五千卫士;节制河东道百余军府共十万卫士随时听从武威侯调遣御敌,再者也承担着将原镇北大将姚潜押赴返京,督促交接事宜的重大责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