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歪打正着(2 / 3)

加入书签

韩东不过就是一介世族子弟,就算进士及第释褐授职,从县尉起步兢兢业业,如他一般的士人不知几多,并不值得太后废心打压,完全不在意在此事件上恩络十一娘,让她好作交待,“偿还”太夫人与萧氏的养育之恩。

可十一娘没想到的是,她这回有意应付七娘请托,恰巧让太后在今日这件人事任命上拿定主意。

原来太后是得了新厥使臣上书——北境战事正是关要时刻,两国联军眼看节节取胜,彻底征服诸蛮指日可待,不过军需耗废巨大,一句话总结,便是向大周伸手要钱。

江南诸道为一国赋税之重,故一直便设置有转运三司,如此要紧的职位当然被太后党早早占据,可眼下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兼任诸道转运使的长官刘宽,这个韦元平大力荐举的财政使臣却被谢饶平属下的一员御史告了黑状,弹劾其贪墨!

这密折虽然是被警慎的谢饶平暗中呈上,并没有引起朝会众议,可证据确凿,韦太后已经相信刘宽确有贪墨利己这个不能饶恕的行为——君国之财,怎能肥刘宽私人腰包?更何况这时还遇前线吃紧国库告缺?固然此时情形不宜将刘宽明正典刑,但却万万不能听之任之!

反而是过于心直口快的脾性,万万不会被太后真心喜欢。

这当然又是一个施恩笼络的机会,太后纵然心烦也不会放过。

于是脸上的笑容越发地和蔼可亲。

“七娘心性颇高,不过到底见识有限,又哪能想到这是一个不情之请?伊伊也莫过于介怀……这行卷我收下了,待找个机会,由我亲自敲打提醒一下七娘,总不会让伊伊为难。”太后这话,显然便是无意提携韩东了。

十一娘却以手加额,深深一礼叩拜。

于是韦元平在此一事上吃了太后好一番斥责,在这当头,他也再也不能举荐新任接替刘宽。

可是毛维与元得志大力举荐之人太后实在不能放心,毛维与元得志之贪婪,相比韦元平是过无不及,如此要紧的财政要职,太后哪里还能轻信二人举荐?偏偏谢饶平手下除了柳均宜,还真没有能够担任财政要职的人才,谢饶平也自知太后决不可能信任柳均宜,干脆连举荐都省却。

太后党羽虽多,治世之才却不多见,尤其不能放心将那些利欲熏心的党徒放在地方财政的咽喉位置,她斟酌评定许久,不无遗憾地发现既具能力又具忠耿的使臣人选,莫非王、柳、李、薛等显望之族人。

“太后请恕,儿虽情知不能因私废公,然而……不敢欺瞒太后,七姐因为旧事对四姐颇怀嫌隙,又眼见七姐夫因为科考一事忧心,于是越发焦急,应是顾忌世父如今任职吏部,对七姐夫将来释褐不利,儿既然答应了七姐……故斗胆恳求太后能够宽恤七姐,她也是希望七姐夫若能取中进士,不至于受到吏部苛难。”

这话说得就不那么委婉了,几乎点明是想让太后出面“提点”源平郡公,不要因为与继母一房不和,便在仕途上压制韩东。

韦太后既然早已坚信太夫人与柳誉宜面和心离,并表面忠厚的柳誉宜实则城府深藏,当然不会对十一娘这话“惊疑不已”,事实上她也早就想到太夫人当年之所以对十一娘如此看重,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十一娘自幼灵敏,一方面当然也是因为王七郎对十一娘有救命之恩,再兼贺湛这么一层兄妹情谊,就算誉宜父女对均宜一房心怀忌恨,可王七郎总不能全然不顾十一娘的情面偏向妻家。

可惜韦滨往虽然盘算得精明,却因贵妃突亡一事悲愤难捺,居然怨责十一娘“周护”不利,多少年来的苦心,到底还是一手搞砸,如今虽然依然能够利用十一娘为她一房争取利益,却不得不用上软硬兼施的手段,已经是落了下乘。

恩义若非渐积越多,必然便是渐耗越寡,终有一日不复存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