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 第84节(2 / 5)

加入书签

竹简上的手书不长,寥寥几十

个字,说明了此次来信的目的:从栎阳引进盘炕方法,然后永交为好。

三个竹简都是一样的意思,秦鱼将竹简递给向圭看,问向圭的意思。

向圭觉着可行,秦鱼又问堂下的官啬夫们的意见,他们都觉着,与这三个县交好,与他们栎阳,都有莫大的助益,因此,都同意向这三个县输出盘炕方法。

秦鱼自然也是同意的,不说其他的政治和经济考量,就是单从秦鱼几乎无偿全县推广土炕的目的是少冻死百姓来说,他就不可能捏着土炕的技术不放。

从战略价值上来说,秦鱼留下的那些,才是最珍贵的。秦王也不是傻子,所以,在此次的个人赏功之中,秦鱼原本是可以晋升爵位的,但他除了一些金器钱财,只有那两匹宝马,才是秦王给他的真正赏赐。

有了这些人的庞大家产做补充,秦鱼目前,还未感受到来自钱粮上的压力。

等公务议的差不多了,司空啬夫出列,禀报道:“有从频阳、重泉、高陵三个县来的使吏来拜访大人,他们带来了县令的手书,想要派遣泥瓦匠来栎阳学习盘炕之法。”

说着,司空啬夫给秦鱼呈上了三卷竹简。

秦鱼精神一震,这个三个县,一个在栎阳的正北方,一个在黄河边上,在栎阳的东北方,最后一个,则是在栎阳的西南方,正处在栎阳和咸阳的直线连接地段中间点上。

都是秦国的百姓,栎阳的和其他县的,有什么不同吗?

而且,秦鱼摸摸小下巴,心里琢磨,等明年开春之后,能来为他做工搞基建的,或许还可以再加上这三个县的百姓?

栎阳已经是足够富裕的大县了,尚且有吃不上饭的黔首,这三个县,应该会更多吧?

秦鱼在自己的小竹板上记下这一笔,然后吩咐司空啬夫,由他全权负责与这三个县的司空对接的事。

这三个县,都是栎阳的邻居,除了频阳没有牵扯在此次栎阳大案中,重泉和高陵,都或多或少的受了一些影响。因为,重泉是偷渡的最终目的地,高陵,则曾经是高陵君的封地,高陵君封君的名号,就是从此地来的。这三个邻居,频阳可以理解,重泉和高陵此时凑上来,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但也可以不用想的这么复杂,或许这两个县的县令都是为民着想的好官呢?

重泉虽然是偷渡的目的地,但毕竟货物还没出栎阳,就被发现了,严格说来,重泉被牵连上,只是受了无妄之灾,高陵就更冤枉了。

高陵作为公子悝的封地,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人家后来有了更好的封地宛,早就跟高陵脱离关系了,你不能觉着高陵君还叫高陵君,而不是叫宛君,就觉着高陵县,还跟高陵君还有什么关系吧?

秦鱼打开竹简翻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