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新证据(2 / 6)

加入书签

如果以后的案子都能像他这样,一切就好审多了。

不愧是天下名士,不像某些士子,告状也能写的有如锦绣文章一般。

士人总是传说这锦绣文章多好多好,就连审官们见了这类文章,也得捏着鼻子见好。但是他们内心别提多讨厌这类文章了。

审案子,要的便是简洁明了,一看便知道怎么回事。

没有标点符号的时代,碰上这类“父死母先亡”的状子,他们都恨不能拿大耳光子抽那写状纸的酸丁。

其实来的路上,他便看过这个案子,大大的“天下名士”写在哪儿,他也认为宁采臣是无辜的,这样的人真杀了人都不犯法,何必搞这么麻烦?

只是顾忌同僚丧子之痛,这才走个过场,没有直接放人。

县衙升堂,宁采臣还是站在一边,只要他的功名不除,他就没有跪的道理。

卫通判坐在审案的正位上,左运只能搬张小凳子坐在一边。上面来人了,无论是官位,还是当事者的身份,他都不适合再审理这个案子。

“下方士子,还不与本官说来?”惊堂木一拍,卫通判开始审理宁采臣一案。

这到底是“父死,母先亡”,还是“父死母先,亡”。审案子本就够难了,怎么?还要我们先猜字谜吗?

对于这种状子,审官们只好让告状者再念一遍。是官员不识字吗?显然不是。

只是天下文人都这么传唱,他们总不能说他们不知从哪断句吧?

谁敢这样说,言官绝对会弹劾,一点儿情面也不留,谁让大家都是从“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教育中来,圣人的教诲有错吗?

供词已经说过一遍,所以再说一遍,是阴阳顿挫没有任何纰漏。

听的卫通判是连连点头,舒心不已。他做通判以来,所审的案子,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别说能像宁采臣这样说的阴阳顿挫,简洁明了。就是能把案子从头说到尾的都没有几个。

光是能明白告的是什么。他就头疼死了,不然也不会让告状者先找人写状子了。大多数的案子都不是审的,全是看过状子后,便有了决定,不是他为官不予民做主,实在是到了这大堂之上,能说出话来的,十个中不过有两三个,能把自己的事说清的,能有一个就不错了。

什么大人让我好好想想……什么嗑嗑巴巴……就连胡言乱语的,他也见过。

宁采臣不卑不亢,简洁明了。自然是让他舒心地连连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