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谁的面子也不给!(1 / 4)

加入书签

为此,杨卫平向中.央申请了大量的科研经费,专款专用。特别是国防科工委拿到了军工产品贸易出口自营权后。在其他部委眼里更是“肥得流油”。

中.央不让他继续主持领导国防科工委的工作。杨卫平可以接受,但如果有人存心破坏他费尽心血制定的国防工业发展战略规划,他绝对不能容忍。

这次他扔下三沙市的工作不管,亲自坐镇一航集团。杨卫平已经抱着豁出去的决心。

魏怀山调任一航集团董事长。刚来就大肆揽权。整个集团公司由上到下还算是比较配合,使得魏怀山的工作也算是比较顺心。

压缩新运十的研究经费,再让新运十项目组为即将引进的md-82项目组腾地方。进而慢慢停掉新运十这只“吞金兽”,抽出其专项资金挪作他用,这是魏怀山现在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赵副总理亲自关心的政治任务。

任何一种社会,一种组织,都必须有权威以服众。反对或者削弱必要的权威,过份强调自治,就会失去统一指挥,必然影响全局,或者使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但是,权威是相对的,如果无限制地扩大权威,把它无条件的绝对化,以至于影响到必要的自治,“统”得过死,那么,这同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事业的发展。

权威既可以成为发展的动力,也可以成为一种阻力。

华夏是个长期受封建思想统此刻的国家,人们历来崇尚皇权权威,中.央高度集权,实现经济文化“一律”,使得人们的思想大受束缚,国家失去活力。

破除旧权威的障碍,已经是改革开放势在必行的国家举措。

但魏怀山怎么也没想到,已经去三沙市上任的原国防科工委主任杨卫平,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讳,不顾官场规则,不讲组织原则,跑到一航集团来挑战他的权威。

然而,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场权威变革过程中,由于某种失误,必要的权威也被削弱了。最突出的就是中.央控制力量削弱,地方自治力放大,财政调控能力下降,以至于中.央财政拮据。

扩大地方自治权,其好处是有目共睹的。但也造成了一种盲目的“非权威”倾向。一些地方和部门越权行事,擅自做出种种本应属于上级权限的规定。有的地方政.府甚至不经中.央批准,不经市人大常委会审核,就可以擅自动用数千万元,乃至过亿元资金。

地方卡住税源挪作他用不上缴,中.央财政赤字越来越大,日复以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政务院手头没钱,自然而然就把主意打到了一些耗资过大的科研项目,自以为是的停掉一部分他们认为暂时不重要的项目,拆东墙补西墙,饮鸠止渴。

国防科工委没有拆分重组之前,所有科研项目都是由国防科工委统筹管理,说白点,就是杨卫平在负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