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重组家庭 第44节(2 / 5)

加入书签

邵华道,“说马上入冬了,估计我们缺布了,就给我们寄布过来,改开以后,很多国外的商家在国内办服装厂,这种外国服装厂的布都是流水线生产,做出来的布花样时兴布料又好,而且卖得便宜,还不要票,现在大家都不爱去国内服装厂买布了,都搁外国服装厂买,卖的可火了,想买都得靠抢,这些都是我妈抢到的,她还问我们,这些布够不够,不够她再去买。”

“难怪呢。”秦厉叹口气。

他常年生活在岛上,跟外边几乎是与世隔绝了,也就那时跟邵华领证,去了海市一趟,但也只是囫囵见了见世面,想必现在外面又是另一番光景吧。

这个邵华倒是比他知道的多些,改开说起来是78年,实际上早几年就有人偷偷做小生意了,不然黑市哪来的,到了80年、81年,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国内办厂,办酒店,办咖啡厅。

邵华随军前的那阵,还听说海市市中心那块要开一家豪华的西餐厅,呼吁国人去吃西菜,所谓西菜,其实就是吃西餐。

可不是么,如今就算工厂里的工人,每月发放的布票也就每人一尺三丈八,买一条毛巾就要三寸布票了。

邵美琳一看是布不是糖,顿时失了兴趣,撅着小嘴道,“等我再多认点字,我一定写信给姥姥,让她给我寄糖。”

邵华乐了,逗她,“那你现在会多少字了,还不够多吗,要不我再多教你点。”

邵美琳掰着手指头数数,摇头,“反正还不够写信,等我上三年级,上三年级应该就能认好多好多字,然后给姥姥写信了。”

邵华一边拆信一边道,“等你上三年级,老三老四也上学了,到时候写信的人多着呢,不差你一个。”

邵华思绪纷飞之际,邵美琳整个小身子迈进了大包裹里,翻翻找找,还真让她找到了一样吃的。

邵美琳小手抓着一个袋子,嚷嚷道,“妈,你看,姥姥还是有给我们寄吃的。”

邵华定睛一看,袋子里装的不是别的,而是红枣、花生、桂圆、莲子。

想到刘素芬写在信末尾的话,说给她寄了点吃的,还说她一看就明白了。

邵美琳叉腰,“那不一样,这可是我写的信诶,我写的信。”小丫头拍胸脯强调。

“是是是,你写的信,要不要给你买个相框裱起来,以后家里来客人了,就挨个给他们介绍,这是我们家老二写的信。”邵华道。

邵美琳挨到她身边,讨好地笑道,“我觉得可以。”

邵华把信一展,从头到尾快速地浏览了一遍。

秦厉探头过来,“岳母在信里都说了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