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柴棍屯垦的构想(2 / 2)

加入书签

“很难说愿不愿意。但是这些结寨自保的船民,在陆地上没有土地耕种,讨的是风里浪里的海上生活,所以未必眷恋故乡。其实你可以这么想,南洋各地的华侨,多半都是广东福建沿海地区移民过去的,他们要是重土安迁,也就不会有那几百万的华侨了。”

“好吧。”毛渊明终于明白吴千帆的意思了,“那就下一道诏令,让福建沿海的百姓有愿意前往柴棍屯垦的,都由朝廷组织船队运往柴棍,并且给予钱粮补贴,让他们安心在柴棍生活,充实屯垦力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蒋一正和江胜追到真腊和嘉定边境地区,展开搜山检海式的搜查,挖地三尺也要找出黄进。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真腊人能拿黄进的钱给予通融,自然也就会拿蒋一正的钱带路。蒋一正搜检不到黄进的去向,便花钱向当地人打听,正巧有个当地管理市场的小官,因为见过黄进部下到市集上采办食物,知道黄进的所在,便带着蒋一正前去进剿。果然,黄进和手下躲在一处山岙里,自以为安全未曾防备,突然被蒋一正的军队包围,毫无抵抗之力,大都束手就擒。黄进知道自己罪无可赦,举刀自尽。

黄进既然死了,这事也算告一段落。蒋一正率军回到柴棍,重新部署队伍。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命令陈安平撤出柴棍水寨,前往湄公河三角洲的平原地区安营驻扎,监督占婆移民屯垦。水寨交由江胜管理,继续修建沿岸港口。

一切平定之后,毛渊明一行三人离开柴棍,返回南京。

在座船之上,毛渊明和蒋一正、吴千帆说起自己的忧虑,柴棍港的计划虽然非常必要,但事前没有考虑到那么深远,没想到军队在这个各国人混杂地区常驻,会产生如此的弊病。

吴千帆对毛渊明的忧虑深以为然,并且提出一个方案:军队如此长期驻扎,将领和士兵的生活单调苦闷,迟早会再惹出事情来。为今之计,只有加快对柴棍地区的移民,形成汉人为主的市镇,并且解决一下将士们的婚配问题,让军人们安心在驻地安家,这样一来,产生矛盾的概率就会大大下降。

毛渊明听吴千帆这么说,也不得不苦笑着说道:“那若是这样,岂不是又要问老许索要羽林苑的女生了。”

“老许也不会不给。”吴千帆倒是很有自信,“老许养着那么多姑娘,就是为了给人婚配用的。而且,经过这一次的事变,陈安平手下的军队缩减到不足两千人,问老许要两千女生不难吧。”

“那江胜那边呢?”

“江胜的部队新到柴棍,暂时不需要安抚,而且江胜手下那些人,大多是出自沿海地区结寨自保的船民,这些人当中不少在福建已经成家了,不需要我们再考虑。过段时间之后可以问问他们,是想回福建呢,还是愿意把家属接来柴棍。若是他们愿意把家属接来柴棍就地安家,其实也不错。”

毛渊明不是很有把握,继续问道:“那些人会愿意离乡背井来柴棍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