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丁酉科场案(2 / 3)

加入书签

姜承志想了想,皱着眉头问道:“那……那些汉军旗人和国子监监生会愿意去吗?”

“由不得他们愿不愿意。”项绍宽说道,“汉军旗人本来就有无限军事义务,就算是清朝还在,只要康熙下旨让他们去宁古塔戍守,他们也得去。至于国子监监生……”

许纬辰接着说道:“国子监监生中,有不少是清朝官员子弟恩荫入监的,如今他们是阶下囚,还能跟我讲斤两吗?”

“乖乖,你们现在已经有些统治阶级的口吻了。”姜承志似乎还有些不能适应。

“没有,方登峄和儿子都死在了黑龙江。”孙广越又摇着脑袋想了想,“不过我记得,他们家是有后代的,乾隆年间有个叫方观承的人,好像就是方登峄的后代。”

姜承志听完,不由地赞叹道:“啧啧,孙胖子真是博闻强识,把人家家里几代人的事情都记下来了。”

“也不算什么,毕竟桐城方家比较有名,而且一家人被清廷流放了两次,实在脸太黑。”

“行吧,那情况都了解了,就把吴兆骞从宁古塔招回来吧,这人含冤在关外生活了这么多年,也怪可怜的。”姜承志说道。

“等等,我不赞成把吴兆骞从宁古塔招回来。”提出反对意见的是许纬辰。

“咦?老许,你不赞成?”

“是啊。”许纬辰点了点头,“吴兆骞是否冤枉,与我们无关,我们没有为他平反的义务。但我们将来要控制关外东北,要和罗刹国开战,就需要在东北发展经济。宁古塔是牡丹江源头的重镇,也是整个东北除盛京以外的最大据点,那里需要读书人,吴兆骞必须留在那里。”

“这……”姜承志一下子没能消化许纬辰的思路,愣了一下,才发现好像确实是这样。

“不但吴兆骞不能回来,我还打算送一些人过去。”许纬辰继续说道,“等索额图招抚巴海成功之后,我们就把京城的汉军旗人和国子监监生送一批过去。宁古塔以满人为多,我们要增加当地的汉人比例。”

“这个主意好。”项绍宽对许纬辰的想法表示支持,“东北地域广袤,只能以据点的形式控制一片地区,宁古塔不但不能废弃,还要加强建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