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方光琛的意图(2 / 2)

加入书签

“什么意思?”毛渊明还是有些不明白。

“你看,我们把水师的战舰集中起来,沿着长江向上,到达江宁之后,虚晃一枪佯攻两天,然后绕过江宁继续向上游航行。同时,陆军从湖州出发,经由广德等地,最后两军在芜湖会师,一举攻下芜湖。后面就是重复操作,继续攻陷安庆、九江两处重镇。”

“所以现在最大的困难是水师绕行江宁?”

“不,最大的困难是陆军怎么能如期达到芜湖。”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更重要的是,接受吴三桂会改变明、清、吴三方的关系。

按照康熙之前的战略决心,他是决计要消灭吴三桂的。因为吴三桂造反,一定程度上也是康熙削藩操之过急的恶果,如果康熙不能够剿灭吴三桂,那么他本人的政治声望就会大跌。而清朝初年的清廷,还遗留着一定程度的部落贵族民主制度残余,康熙本人极有可能被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就是后世以讹传讹的“八王议政”给废黜。相对来说,清廷与耿精忠、尚之信、郑经乃至于朱慈炤之间,存在一种似有若无的“默契”,也就是可战、可和、可招抚。

但如果吴三桂向定永皇帝称臣,问题的性质就变了。清廷无法继续对占据东南半壁的明朝视若无睹,而必须把战略重心转向明朝。这样一来,吴三桂这一招,其实就成了祸水东引。联想到之前许纬辰主张派人去劝吴三桂称帝,却被吴三桂拒绝,可见吴三桂也是早有远谋的。

毛渊明把自己的思路跟大家说了说,常镇业和姜承志也觉得问题有些棘手。虽然毛渊明言之有理,但朝廷又不能拒绝吴三桂的要求,因为吴三桂实力强大,又是个反复小人,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完全可以是吴三桂无耻地再次降清,并且与大明兵戎相见。毕竟,只要吴三桂肯降清,康熙的面子问题就算是解决了,接下来就能用一招驱虎吞狼之计,让吴三桂进军征讨大明。

大家商议了半天,仍觉得无法决断。毛渊明于是决定,干脆以“事关重大,要详细研究”为由,暂时不答复方光琛,而是安排他在杭州附近游玩数日。等到庄寒天从苏州回来,再根据吕宪华的作战计划,考虑对吴三桂的态度。

方光琛的本意自然不愿意久留,但毛渊明的理由也确实充分,毕竟不能不让人商议。而且毛渊明盛情难却,不但安排游山玩水,而且宴乐不断。杭州本就是天下风景第一旖旎的江南都市,搞得方光琛倒是有些乐不思蜀了。

说起庄寒天,最终如愿以偿,身携两女去苏州,一路上也不知道如何情形,一来一往花了十八天时间,总算在三月二十三回到了杭州。去的时候是三个人,回来的时候是四个人——吕宪华担心“空军马鹿”说不清楚状况,一定要亲自回到杭州来和军机处商议。

说起项绍宽的作战计划,吕宪华大加赞赏。在吕宪华看来,攻陷九江府,夺取鄱阳湖入长江的湖口,是今后作战的最重要地理因素,没有之一。九江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若是控制在手中,清军就无法再沿长江调动兵力,湖广的清军无法支援江宁,江宁的杰书也没有转运粮食去武昌的可能了。

“道理我们都懂,可这个计划能实施吗?”毛渊明着急地问道。

“能啊。”吕宪华信心满满,黝黑的大圆脸上露出了自负的笑容,“其实这个作战方案,最难的是第一步,之后就是把同样的事情做三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