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登基大典(2 / 2)

加入书签

宣读完毕,王守礼搀着郑经重新上了四轮车,回驻防城内的王府。毛渊明朝着官员们高声说道:“各位大人辛苦了。皇上登基之后,朝廷体制会有所刷新,明天就会有明旨。”

官员们三三两两交头接耳,基本上原来是郑氏的官员,对结果都很满意,清朝投降的官员,低声细语地相互表达着不知所谓的感受。唯独葛世振、林时对等出山的遗民官员,对皇帝刚刚登基便宣布撒手不管感到困惑。

黄宗羲显然也有同样的疑问,缓步走到了毛渊明面前,问道:“毛先生,皇上甫一登基,就命延平郡王摄政,而郡王又下令以军机处办理一切军政事务,似乎不合大明制度,不知道毛先生有何特别安排?”

“梨洲先生不必心急。”毛渊明微笑着回应道,“如今是战乱之时,以战胜清虏为第一要紧之事,以军机处办理一切军政事务,是从权之举。毛某有言在先,请梨洲先生来杭州,就是要出任咨议局,研究新明制度,明日就会有旨意的。今天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之日,梨洲先生不妨和我们一起欢饮一霄,为之庆贺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毛渊明觉得这么干有点冒失。虽说郑经对穿越者们非常信任和支持,但在拥立朱慈炤的时候立刻做出抛弃郑经的动作,显然会引起他的猜忌。而且,郑军大部分官员和将军仍然是仅仅忠于郑经本人,对军机处的态度只是在郑经指定的程序下办事,要想绕过郑经,至少在眼下还是不太现实的。

许纬辰支持毛渊明的想法,因此二人和郑经私下商量了一下,写了这样一道旨意。旨意事前给朱慈炤看过,朱慈炤内心自然是不满意的,但也没有什么办法,表面上只能说“朕心甚慰”。

郑斌见旨意已经颁下,仪式到此结束,便请朱慈炤“回宫”,宫当然是没有的,所谓“回宫”就是回石调声府。许纬辰见状连忙问王守礼:“王总管,人带来了吗?”

王守礼连忙满脸堆笑地答道:“带来了,许先生吩咐的,咱家怎么敢忘记。孝义,快过来。”

一个三十上下的太监连忙走到了王守礼身边,说道:“干爹,我在呢。”

“许先生,这是我的干儿子王孝义,在小太监里是一顶一乖巧能干的。”王守礼继续笑呵呵地说道。自从东宁政变以来,王守礼心态上的变化比郑经本人还大,看谁都不顺眼,唯独对几位穿越者如同亲人一般,说话都是喜笑颜开。

“嗯嗯,王总管挑选的人,那一定是错不了的。”许纬辰也满脸堆笑地说道,“孝义啊,以后你就在皇上身边当差,可不能有丝毫差错。”

“奴才明白,奴才要是有一丝怠慢,王爷和干爹都饶不了奴才。”王孝义点头哈腰地答道。

“嗯,那就跟着过来吧。”许纬辰说着,领着王孝义去见朱慈炤,然后陪着朱慈炤“回宫”。

毛渊明在郑经耳边耳语了几句,郑经点了点头,毛渊明便又掏出一份诏书,递给王守礼。王守礼接过诏书,展开之后朝着百官念道:“招讨大将军、延平郡王谕旨:本大将军承皇命总摄军国政务,着即停用’监国世孙’印,改用’招讨大将军’印,仍由军机处办理一切军政事务,原有印信仍行使用。文武各衙门官员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