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章 最惠待遇(2 / 2)

加入书签

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延平郡王签约的日子定在了八月二十三,1672年10月13日。

签约仪式极为正式,在王府正殿举行,礼部和户部的官员悉数到场,英国商馆的随员们也全体出席,仪式开始前还在王府的棱堡之上鸣放了礼炮,以示庄重。陈永华和西蒙·德尔博代表各自一方在条约上签字,身着绿色锦袍、头戴翼善冠的郑经在众人的瞩目之下,非常认真地在条约上盖了“延平郡王”的印章。

毛渊明站在杨英的身后,目睹了签约的全过程。这份《郑英通商条约》一共十四条内容,比历史上的实际版本多了一条“国王代表大明暂时给予英国东印度公司最惠待遇,本款将在未来大明皇帝认为必要时重新议定。”

事实上,为了在条约里增加这一条,毛渊明还是费了不少口舌的。郑经和陈永华当然不知道什么是“最惠国待遇”,等毛渊明解释清楚之后,他们又觉得似乎不应该给予英国如此巨大的优惠。

毛渊明对此只能非常耐心地为郑经和陈永华分析利害:“最惠国待遇”本身并不立刻产生利益,仅当东宁方面和其它国家签署贸易协定时,才会对比生效。东宁暂时与其它泰西国家没有贸易协议,即使将来有,也未必比这份《郑英通商条约》更加宽厚。而且,给予“最惠国待遇”是泰西国家通例,毛利国也与多国签署了贸易最惠协议——这句话倒是真的,新西兰自1947年独立起,便与西欧国家有贸易最惠协议。

“不过我们可以试试。”说话的是克里斯布。

这句话一出,无论是毛渊明和许纬辰,还是西蒙·德尔博,都很惊讶。

“虽然有点冒险,不过你们说的是对的,对于大英帝国而言,整个东亚地区的贸易才是最重要的。”克里斯布继续说道,“如果60名火枪手能够对你们的事业有帮助,那将是我们的荣幸。”

克里斯布的这个表态令毛渊明如释重负,虽然“60”这个数字比心理预期要低了一半,但是总比没有强。

“那么,关于关税方面,是否能请本院再通融一些?”西蒙·德尔博再次提起关税的事情。

郑经和陈永华都是将信将疑,希望暂时先试行一下,将来再作决定。因此,毛渊明又不得不去说服西蒙·德尔博和克里斯布接受一个临时性条款,即在这一条中加入“暂时”和“认为必要时重新议定”的字样。两个英国人当然都希望一锤定音,不过勉强也能接受“暂时”的说法,因为毛渊明向他们指出:大明复兴之后,英国作为关系最紧密的泰西国家,完全可以通过重新议定来获得更多的利益,临时性条款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松绑。

最终,双方达成了妥协,英国人拿到了比原来更多的承诺,而东宁方面则暂时并不损失什么。

签约仪式结束之后,郑经再次设宴款待英国商馆的众人。宴席之间,毛渊明问克里斯布接下去有何安排。克里斯布说,这次前来东宁的船队一共三艘船,他打算派其中一艘实验号(Experint)运载已经购买的货物回去万丹,其余两艘船暂时留在东宁,看看还有什么商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本院”这个名词,本来是陈永华的自称,英国人却用来“本院”称呼陈永华,仿佛你自称“老朽”,别人也就叫你“老朽”一样滑稽。不过毛渊明也没有指出这个常识性错误,只是另外建议道:“关税的事,很难帮你们说话,毕竟这是法律的范畴。不过,我们尽量向国王提供一个建议,希望他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

“Mostfavourednation?”事实上西蒙·德尔博和克里斯布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国王给予其它国家某项关税和贸易政策优惠,那么英国也将自动获得这项优惠。”王建国的解释非常准确,英语表达也非常清晰。

“简直不能更好。”西蒙·德尔博的脸上也难得地浮现出了笑容,“希望你们能够要求本院把这项条款也写进合约里。”

“我们尽力,但是不能保证。”毛渊明严肃地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