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二 说完你的,该说我的了(2 / 3)

加入书签

尤其是在崇祯朝,朝廷每每灰头土脸,扬眉吐气的时候可是不多,而眼下,明显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喝,察哈尔部归顺了咱们大明,林丹汗的那些福晋和察哈尔部贵人们要来朝拜咱们大明皇帝陛下了!这事儿说出去,多有面子?岂不正是说明我大明天朝上国国威浩荡,折服四夷吗?士民百姓也都会称赞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朝中大臣做事得力!

这对于大明来说是大事,可以被刘若宰当做是最核心的一个条件来谈,但对于囊囊太后来说,这不算什么事儿!他们并不觉得这种行径很丢人,恰恰相反,囊囊太后还是愿意去做这件事的,因为肯定能从大明那里得到许多赏赐。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大明要面子,察哈尔部重实惠,这正是一拍即合!

给察哈尔部提条件,这纯粹就是刘若宰自作主张。若是按朝廷的意思,恨不能什么都顺着察哈尔部,哪里还会提条件?

原因嘛,也很简单。

第一,是为了名声。虽说朝廷给刘若宰做过那种暗示,但毕竟没有明说。如果刘若宰回去了,朝廷对外一公布,有人一瞧,喝,给了察哈尔部这么多好处,咱们自个儿一点儿都没捞着,这是什么意思?你刘若宰是不是卖国?你是不是收了察哈尔人的好处?明末朝野之中,这种只知道四处乱咬的疯狗可是不少,真要是被他们给咬上,刘若宰名声必然大损。说不定朝廷迫于压力。还要降罪于他。

第二,则是为了把这件差事做得漂亮。如果按照考试的标准来算的话,刘若宰现在做到了这一步,让察哈尔部归顺大明,已经是考了一百分了。绝对的满分,因为他做的,已经达到了朝廷的最高要求。但是他想把成绩做到一百二十分!在朝廷那里做的更漂亮,让朝廷对他更重视。

第一和第二,其实算是一体,只不过面对的人不同。第一条是为了堵住某些人的嘴,第二条,则是做给朝中衮衮诸公看的。

囊囊太后到:“刘大人请说。”

“第一,太后您,以及其他几位福晋并察哈尔部的诸位贵人,须得去一趟北京城,朝见我大明皇帝陛下!”

“好,没问题,这是应当做的。”囊囊太后很干脆的答应了下来。

一听她答应下来,刘若宰心中顿时便是松了口气。其实这是他最重要,最核心的一个条件。

为什么?因为此举关乎大明的脸面!而皇帝陛下和朝中诸位大臣,最看重的就是脸面,就是体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