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论竹(2 / 3)

加入书签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原来,上帝一切的苦难都是为要我们成为那流通活水的管子?

苦难有时并非是上帝对我们的责罚,而是对我们的磨练,因为他越是爱我们,才越是要培养和管教我们。

义人多有苦难,当我们在困难中时要明白,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另类的祝福。。。

顺境中赞美他,逆境中赞美他;喜乐时歌颂他,苦难时歌颂他。

因为,这一切都是主为要打碎、重新塑造我们~!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鱼竿。

郑板桥画墨竹,多为写意之作。一气呵成.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一枝一叶.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极富变化之妙.如竹之高低错落,浓淡枯荣.点染挥毫,无不精妙。画风清劲秀美,超尘脱俗,给人一种与众不同之感。他自题《墨竹图》:“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此番竹竿多于竹叶其摇风弄雨,含霜吐露者,皆隐跃于纸外平!他又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竹,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莫如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实际上,板桥“胸无成竹”与文与可“胸有成竹”在根本上是不矛盾的,郑板桥注意的是在创作之前,构思要与熟练的技巧相结台,但这种写意画与文与可高度写实墨竹画在技法上又是有区别的,即有写意与写实、抽象与具象、神似与形似的不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郑板桥画竹还讲究书与画的有机结台,“以草书之中竖长撇法运之”,他说:“书法有行款,竹更要有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去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为此,人们都能从他的字画中体味到。郑板桥画的怪石,先勾石约轮廓,再作少许横皴或淡擦,但从不点苔,造型如石笋,方劲挺峭,直入云端,往往竹石相交,出奇制胜,给人一种“强悍”“不羁”“天趣淋漓,烟云满幅”之感《竹石图》。郊板桥画的兰花,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兰之烂漫天性,花叶一笔点画,画花朵如蝴蝶纷飞,笔法洒脱秀逸,十分有趣,画风取法石涛而又有创新。

题在画上的诗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

卫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