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兵发大阪(2 / 3)

加入书签

如果能见度好一些的话,人们就会发现,这艘船的桅杆上,飘扬着醒目的萨摩藩“十字丸”军旗!

很快,又有几艘差不多的轮船出现了。11时,几艘萨摩军舰会合为一队。

大阪市位于大阪府中部的大阪湾沿岸地区,市区大部分面积位于大阪平原上。大阪平原是一座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在约8000至7000年前时,由于绳文海进导致水位高涨,大阪平原曾位于海面之下,被称为河内湾。随着上町台地北侧的沙嘴逐渐向北延伸,至绳文时代中期,河内湾已演变为潟湖,被称为河内湖。进入古坟时代后,由于河川运来的土砂不断堆积,加上人工开发湖泊为耕地,河内湖已近乎消失,变为大阪平原。大阪市东部的上町台地是大阪市地势较高的地区。上町台地北起大阪城一带,南至住吉大社附近,宽度约2至3公里,长度超过10公里,是一座冲积台地。台地北端是上町台地最高的地区。台地的东侧地势较为平缓。西侧则高地变化较为明显,坡道较多,这也是“大阪”这一地名的由来。在大阪平原还是河内湾的时期,上町台地曾是深入海中的一个半岛。也正因其地势较为安定,上町台地是大阪市内最早有人生息的地方。为了扩大陆地面积,大阪曾多次进行填海。大阪的大规模填海开始于古时的新田开发。大阪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都来自于填海。大阪市沿海的梦洲、舞洲、咲洲等岛屿也是由填海造陆而成的人工岛。城市入口处,是一个天然形成的避风港湾,海湾两侧大都是绝壁耸立,地形极为险要,利用突出在港湾里的海角绝壁,以及沿岸的浅水区,几乎全港处处都是可以扼守布防的要地。大阪港的一些险要位置,自古就设有炮台,现在都换上了新式的火炮。野津镇雄出任大阪镇台司令后,在大阪港四周山崖上修筑了6座碉堡,并在港池内侧的一处容易登陆的低地上修建了7座炮台,这些属于旧堡垒式的炮台,每座对海共开有5个炮口,安装1门120毫米克虏伯炮,4门75毫米克虏伯炮,各炮口都额外加有装甲防护,这些炮台的旁边就是从海边通向大阪城区的道路。

在得知熊本城和长崎港全都陷于敌手后,野津镇雄预料到萨摩军可能会取道土佐进攻大阪,因此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在港湾内的要冲新建了2座炮台,并在原先修筑的大炮台旁,挑中一座旧式土炮台加以扩建。

从整体上来说,装有5门新式火炮的那些炮台正当港湾要冲,而且火力猛、射程远,是整个大阪港炮台群的主力。新修的3座炮台中,实际只有在古炮台上改建的那座规模初具,装备有3门新购的120毫米克虏伯大炮,其余两座都还尚未完工,因而尽管大阪港天然形势极好,但外围炮台守御的实力其实极为有限。

岩崎尤佳和船主们不约而同的向窗外望去,只见远处靠近海港的地方,正升腾起大团的黑烟。

“战斗……开始了吗?……”岩崎尤佳面色惨白,紧握着双手,轻声问道。

“是的,小姐。”一位船主满面忧色的说道。

“外面现在很危险,大家就不要出去了。留在这里吧!”岩崎尤佳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对这些论年龄可以做她的父亲和叔伯的船主说道。

“谢谢小姐!”船主们明白岩崎尤佳是不想让他们被当成壮丁捉去,全都感激的说道。

此时这些船主们和岩崎尤佳本人都不会想到。他们将在大阪,渡过怎样的日子。

在日本战国时期,大阪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进入丰臣政权时期之后,丰臣秀吉在旧石山本愿寺的土地上修建大坂城,以大阪作为其统治的中心城市。明治元年大阪正式开港,并在川口地区设旧川口居留地供外国人居住。外国人带来西洋的最新文化,使得大阪开始进入近代时期。明治维新之后,大久保利通曾提案将日本的首都由京都迁至大阪,后来因种种原因被否决了。明治新政府最终将首都迁至东京。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大阪的经济中心地位。明治新政府将造币厂和炮兵工厂设在大阪,显示出大阪仍然享有重要地位。其中大阪造币局更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造币局。

此时的大阪港外。风平浪静,一派肃杀之意。

中午时分。海雾渐渐升腾起来,突然间,远处出现了一艘明显是远道而来而且行动方式古怪的轮船来。

由于出现了海雾,海面的能见度开始下降,正在进港的日本渔船和驶向外海的外国商船,都没有能够注意到这艘新出现的船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