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三章 宣威布德民大悦(四)(2 / 3)

加入书签

穿着四品官府的廖兴原本就是这个目的,其次才是在乡邻面前扬扬威风。当下家族里面的生员、小吏也上前见礼,将廖兴如同群星拱月一般围在中间。

廖老爷拉住孙儿的手道:“怎地今年有空回来了?”

“如今官员非但有休沐,还有年假。孙儿是崇祯十六年入仕的,第二年起是五日年假,其后每年多加一日,到今年正好是七日。算算从开封回来差不多也是七八日的路程,正好冬至节可以回家祭祖。”廖兴道。

廖老爷点了点头,侧头问道:“你不回开封了?”

“孙儿奉旨上京叙职,之后直接从济南上京。”廖兴道。

兵科归籍之后,自然有副本发回部里,交由职官办理。每过五日,兵科给事中就要将本科的案卷送到内阁备案,同时还要监督部务办理进度。等项目彻底完成之后,所有案卷都应该留在内阁,给事中手里的那一份则要在核查后焚毁注销。

如今六科廊就像是被恶婆婆压制的小媳妇,再没有当年的嚣张跋扈,对部里虽然还是横眉冷对,但终究收敛了许多。这是祖宗给他们留下的“科参”职权,却也没说不能革除。

在山东时候,朱慈烺为了避免扯皮和口水官司,将六科的权限限制在涉及“钱粮”的事项,而且只能对其中合法性进行审查,不能审查合理性。如此一来,六科几乎无事可干,权限大大缩减。

如今回到北京,国家重上正轨,朱慈烺也就渐渐放开了六科脖子上的枷锁,允许他们再次履行科参之职,监督本部工作进度——包括官吏迟到早退等工作纪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六科对本部事项、决策的“合理性”进行质询,写成报告提交通政司。

至于最重要的“封驳”之权,朱慈烺不愿意放手,六科也没人敢在这个时候讨要。

廖兴在平度州出任知州后,廖家就从河南迁到了济南,这也是相信廖兴必然不会久居知州之位,多半还会侍奉君前。后来廖兴出任开封知府,廖家又有几个小辈人考了文凭,被济南府征用在官署做了书吏,于是家族索性就在济南扎根落户了。

一想到自己要做的事被一帮激进的小年轻反复顶回来,自己还只能干瞪眼……这种皇帝谁要当?从这点上来说,朱慈烺可以算是再度加强了皇权,将大明的独裁**推向了一个新的**。

孙传庭也的确是干事的人,在解决了刘良佐之后,派了一员郎中,领了十余人,驾车南下浙江,去探方国安的底子。方国安此时拥兵两浙,军纪不整,浙地百姓深受其害。然而如今天下藩镇之中,他的兵力又是最大,平日也号称十万人马,不能不小心处置。

……

“大父,孙儿拜见大父,见大父身体康健老当益壮,孙儿心中实在甚是安慰。”廖兴双手相拱,振了三振,向前迈出一步,屈膝跪地,磕头下去。

廖老爷心中直乐:经年不见,这小子还学会文绉绉地喊“大父”了。他强装出严肃之情,上前扶住孙儿:“你官服在身,不便行此大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