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 第311节(1 / 5)

加入书签

至少在二十年内,宋援朝没打算让司特公司改变市场销售结构的想法,眼下庞大而空白的国内市场就足够司特公司发展了。

修炼好内功,面对几年后即将到来的外资企业产品的冲击,而不是在根基未稳的情况下为了所谓的“出口创汇”就盲目地去开拓海外市场,宋援朝的头脑非常清醒,并不会因为脑子发热一拍脑袋就做出这些错误的决定来。

“羊城那边需要帮忙么?你知道的,我在羊城呆的时间不短,认识的人也不少,要是需要帮忙尽管说。”

“这是自然的,如果要你出面我肯定告诉你。不过目前来看羊城的谈判还算顺利,市里已经同意了给司特公司一块地,再给了三免两减半的优惠政策,这些基本已经足够了。”宋援朝笑着说道。

秦正国想想觉得这个政策的确不错,也是羊城那边能拿出来最好的政策了,虽然比起鹏城这里稍有些不足,但也相差不远。

“至于那些打工仔打工妹,我不说你也知道,他们来这是工作赚钱的,许多人一个星期都不一定出一趟厂区,平时除了上班,下班基本就呆在宿舍里,吃饭也大多吃食堂,就算外出消费往往也不高。”

“从这来看,整个鹏城消费市场并不算大,而羊城就不同了。城市的人口数量是鹏城的好多倍,再加上南来北往的流动人口,这些都是潜在的消费市场。更重要的是羊城的地理位置远比鹏城来得好。如果是出口型产品,比如盛华的服装什么的,鹏城这边可以通过关口直接运输到香江极为便利,但内销产品就不一样了,必须把货先拉到羊城,再通过羊城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运输到周边省市。”

“既然是这样,那么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而且羊城现在的政策虽然比不上鹏城这么开放,但你要明白司特公司本就是合资企业,该有的优惠缺不了,再加上从产品成本、生产便利和运输各方面来考虑,哦对了,还有原料采购等等,设在羊城更好一些。”

秦正国想了想点点头,他承认宋援朝说的这些是有道理的。

毕竟司特公司的产品和盛华服装的产品不一样,也和盛华电讯的产品有本质上的不同。

“下个月我准备回一趟老家。”说完了正事,秦正国抽着烟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宋援朝一愣,疑惑地打量着他:“你之前不是说不回去么?怎么突然想着回去了?”

上次去西北之前,秦正国就和宋援朝聊过老家的事。

由于秦正国当了老板后,给家里寄了不少钱,但这些钱非但没改善家里的生活,反而被那些亲戚朋友给盯上了,再加上秦正国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人,抹不开面子,一来二去非但把秦正国给他们的那些钱全借了出去,甚至还搭上了自己的养老钱。

这件事可把秦正国给气坏了,从此后他一分钱都没再寄,只是找了个信得过的老同学,把钱放在他那边让他帮忙关注一下家里,如果家里有难处替自己照顾照顾。

无论是饮料还是方便面,这些都属于快速消费品,快速消费品需要的是稳定而有庞大基数的内销市场,当然出口也有一部分,可目前出口这样的产品根本不切实际,从现在国内快速消费品尤其是食品产品的出口情况来看,最大的出口食品企业是梅林,而梅林主要出口的产品是罐头。

罐头产品,由于饮食的习惯不同,在国内消费者群体比较狭窄,普通人不是必要的情况下很少会去吃这种食品。但西方国家就不一样了,西方国家有吃罐头的传统,普通人每周去商场采购都会买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罐头回来,以供平常食用。

所以中国的罐头产品在西方国家还是比较好销的,尤其是一些豆子、水果类的罐头因为价廉物美传销海外,成为中国食品出口的大宗产品之一。

但饮料和方便面就不一样了,前者出口要直接面对那些超级跨国企业,比如两家可乐公司和各国的传统饮料企业。

至于后者,方便面的口味适合东方人,在西方国家除了中国和日、韩、东南亚几个国家的移民外,普通的西人很少会去吃这样的玩意,而在目前国外市场同类产品被东瀛、台海等产品给充斥的情况下,司特公司的方便面根本就没任何竞争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