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再出传世华章——《师说》(二合一保底)(3 / 7)

加入书签

正因为听懂了,所以才震惊。

单以文采而论,包括二程在内,任何人都要承认,《师说》绝对是要胜于《学生说》的。

而文坛其实也是一个以实力论高低的地方,一个人的才华到了逆天的程度,是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住的。

就如这篇《师说》。

所有人都能够明白,它定然会流传九州,甚至进入各州的教材之内,名垂青史。

可惜,他不知道,高大全是开挂的。

等太学生将一切都准备好,高大全拿起笔,嘲讽的看了程颢一眼,边开始一边挥毫一边吟诵道: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程颢慌了,他感觉到了危机。

这篇《师说》,毫无疑问是在给他挖坟。

《师说》前两句话,其实看表面意思,反而更像是在致敬《学生说》,强调老师的重要性。

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至此处,高大全落笔,满场寂静无声。

程颢面色惨白,其余人则是不可置信。

在场的人,除了蒋平和太学看门的两个保卫外,其余的人都是有学问的。

太学生,地位其实相当于地球上的研究生了,高大全这篇《师说》所表达的意思,他们一听就能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