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往事 第122章 彭州尾声(3 / 4)

加入书签

王建派人送来十只羊,表示慰问。

杨晟却大怒,认为这是王建嘲讽他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于是拒绝投降,要斗争到底。

面对坚城,西川军一筹莫展,智囊王先成建议修建“龙尾道”,即用土堆一个斜坡,堆到与城墙一般高。…

龙尾道堆好,西川军攻城已经如履平地,城池陷落在即,可杨晟依旧竭力抵抗。其部将王茂权发动哗变,斩杀杨晟,开城投降。

王茂权被王建收为养子,更名为王宗训,其余被收做养子的降将还有王宗勉赵章、王宗谨王钊、王宗绾李绾。

割据山南之后,杨氏集团的主攻方向也不是北面的长安,而是南面的东川、西川。

李茂贞兴师讨伐,杨守亮北部防线一触即溃,似乎也没有做好抵御京师大军的准备。

杨氏集团真是蓄谋已久的要造反?

杨氏集团的“外宅郎君”,这些节度使、刺史们从来不向朝廷依法缴纳贡赋。但这可以看做是割据的证据,而不是谋反的证据。那一时期几乎所有的藩镇都不缴纳贡赋。

评论一个人,定义一件事,要摆事实、讲道理,有一说一。杨氏集团嚣张跋扈、目无王法……广义地说,这可以是谋反的表现,但在当时特定环境下,还是不能够与狭义的“谋反”划等号的。

有位叫安师建的将领坚持抵抗,被生擒之后也拒绝投降,不愿为王建效力。王建爱惜他的才华,问道:“你已经报答了杨晟,现在能为我效力吗?”

安师建哭道:“我曾发誓要跟杨晟同生共死。今日不愿苟且偷生,但求一死,您把我早早杀掉,就算您的一件功德。”

我无意为杨复恭平反,也不提倡功过相抵。哪怕是功臣宦官杨复光,也有污点,前文有详述。

功是功,过是过,历史不容半点马虎。

所以我个人坚持认为,“倒杨运动”是昭宗回收皇权、中兴大唐的大棋局中的重要一环,田令孜也罢、杨复恭也罢,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已,是被历史挑中的炮灰。

彭州尾声

王建围困彭州长达两年四个月,城中粮食断绝,不出意外的上演了人吃人的惨剧,部分守军投降,杨晟自知不敌,于是打算投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