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密报咸阳(1 / 2)

加入书签

联军进入上党后,粮草无法保障,十万联军只能就地屯垦,以获得粮食。所以廉颇也只能派出有限兵力,在收复了长平后,无力采取进一步行动。他遂以和谈为诱饵,迫使王稽停止对蒙骜的供应,让蒙骜失去后勤基地,无法维持战斗力。蒙骜不得不北上攻略少水诸城,以谋求粮食供应。现在,蒙骜知道王稽和三晋暗通的情报,心情十分绝望,但处理起来却十分棘手。

自从秘密谈判开始后,王稽就没有再向端氏运送任何补给;而在歃血盟誓后,王稽就完全断绝了向端氏的运输。所以蒙骜两个月来一直没有得到任何补给,不得不在艰苦的条件下作战。好巧不巧,王稽与上党的盟誓正好在蒙骜决心攻略少水诸城的几乎同时完成,如果晚几天,盟誓的使者也就回不去了。

蒙骜经过一天的审讯,终于弄清楚了整个和谈经过。和谈是在马邑进行,但韩方的使臣一般都在合阳落脚,在合阳向上级报告;上级返回上党接受指令,再回合阳商议落实。整个过程都由合阳城主和百人将等合阳的有力者具体操办,平时讨论时也不避讳他们,所以知道的人很多。而且他们还知道,河东那边也有如合阳这样的中转城池,他们虽然不清楚在哪里,但能清晰地发出“翼城”这两个音。

审讯完毕,蒙骜手下的大夫们都十分气愤,纷纷要求蒙骜上书秦王和秦相,严厉处罚那个叛国的河东守王稽。但蒙骜却知道,王稽是如何当上河东守的。

王稽是秦王的谒者,在一次出使大梁的任务中,阴差阳错地把被魏相魏齐通缉的张禄救下,带回秦国。张禄在秦国官运亨通,一路升到秦相的位置,还封了侯,成为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王稽有引荐秦相的大功,却一直未得封赏,多少年还是谒者。

长平之战时,秦王对时任河东守的白起放心不下,升任白起为上将军,总管长平一切战事,而将白起遗留下来的河东守一职交王稽代理。从那时起,王稽的河东守就一直代理到现在!长平之战时,长平十万秦军的后勤补给完全依托河东,那时总领河东的是秦王,具体办事的是皮绾,王稽只起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次年的皮牢之战和再一年的邯郸之战,秦军都是因粮于敌,在赵国境内消耗敌方的粮草,不依赖后勤保障,河东提供了必要的支援,特别是通过支援上党,间接支撑了邯郸作战。这些时候,王稽的表现虽谈不上多么出众,但也还中规中矩。

邯郸之战后的一年,上党大部失守,仅余长平一隅。上党秦军已经失去了独立作战的能力,必须依靠河东的后勤保障才能维持作战能力。但长平是河东的屏障,有长平在,上党之敌就无力进攻河东,河东就是安全的。河东支援长平,也就是在保卫他自己,所以王稽对支援长平也还比较积极。长平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没有战事,只需要维持基本生活、生产物资,保持两万人的战斗力,河东的支援能够基本满足长平的需要。

但新年来临后,气氛明显不同。一向不问世事的周天子突然挑头,号召天下诸侯合纵伐秦;而明里暗里,几乎所有的诸侯,包括卫和鲁在内,竟然也都响应了周天子的号召,出兵洛阳周围。秦王令将军摎率领原楚国的士兵主动从南阳出击,以减轻关中的压力。将军摎的作战也十分成功,从南阳一路打到宁新中,威逼邺城、邯郸,将准备进攻关中的军队调动到宁新中周围。然后将军摎从小道回师洛阳,将周天子合纵联军的将军西周公“请”到了咸阳,向秦王称臣!虽然秦王将西周公放回,继续管理原领地,但周天子已经颜面尽失,天下震动。

被调动到宁新中的魏、韩、楚三国联军约十万人从临虑取道羊坂道进入上党,上党的力量陡然加厚。原来赵、秦两军互不侵犯的默契就此失效。赵国派廉颇亲自指挥上党作战,将长平的秦军赶出长平。上党只剩下高都和端氏还在秦军手中,而且岌岌可危。虽然蒙骜奋力作战,力保端氏和高都不失,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蒙骜已经是强弩之末,高都和端氏失守已经不可避免。蒙骜通知王稽,要河东在两个月内作好应战准备。

在目前形势下,河东的威胁只能来自两个方向:上党和太原。太原的力量相对河东已经不足,目前处于守势,除非得到重大加强,否则也就只能依托有利地形自保,主动出击是不可能的。惟一可能威胁河东的区域就是上党。当然,这么说是不把河内南阳算在河东郡内。尽管南阳明确被划归河东管理,但在大家的心目中,这一块地盘与河东有明确区隔,地处各国交界处,无险可守,想有效加以防守并不容易,失去南阳算不得河东失守。但王稽对独立防守河东也没有信心。他是谒者出身,平时只负责上传下达,行政和军事能力平平,不仅制定不出有效的防御措施,就连基本的战前动员和军队指挥也毫无概念!被迫以暗中求和的方式,以求保守河东。

汾上诸城是韩国的故地,被秦军强制接管后,人心浮动,王稽没有能力在那里推行秦法,更无法有效管理,是一个不安定因素。王稽有了求和的意图,就秘密联络了汾上的势力与上党取得联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