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赤壁之战(一)(2 / 4)

加入书签

孔明走后,孙策再聚文武议事。张昭等谋士又在极力反对孙策用兵,苦劝不止。孙策并非孙权,决心已定,万难更改。虽心中恼怒,但欲成大业必须仰仗这班江东名士,也不便断令以蔽之。思之再三,唯有一人可为臂膀,力压群臣。便使人快马赶去鄱阳湖,请周瑜前来议事。

殊不知周瑜本在鄱阳湖训练水师,闻报曹操大军已迫近江东,早已星夜赶回柴桑。使者未发,周瑜已先到。不及卸甲,风尘仆仆的周公瑾便先来与鲁肃相见。

周瑜请鲁肃速引诸葛亮来会,就于下处匆匆换衣等候。只这片刻间,先是张昭、顾雍、步骘、张紘等文臣前来相探,备言曹操不可相抗,力主纳降。周瑜虚言相合,暗自冷笑不止。

随即程普、黄盖、韩当、周泰等武将又来觐见,奋然立誓,决不降曹!恳请都督劝主公兴兵,吾等愿效死战!周瑜欣喜,不露声色,只说决不投降,待见主公时,自有定议。

未几,诸葛瑾、吕范等一众文官又至……这拨人方走,甘宁、太史慈等勇将又来……文官多是要降者,武将多为请战者。周瑜虚言以待请降者,温言宽慰请战者……至夜,鲁肃方引孔明而至。

张温、骆统本欲再问,忽有一员老将大步而入,厉声喝道:“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今曹操大军压境,汝等不思退敌之策,徒自斗口,又有何用!”

小宝仔细端详了几眼来将,知其便是东吴大将,黄盖黄公覆!

黄盖为人十分忠勇,为退敌军,不惜以老朽之身,甘受重刑,做苦肉计诈降曹操,夜烧曹军战船,立下奇功,就此青史留名,实为东吴的忠臣悍将!

黄盖怒斥众儒,与鲁肃引诸葛亮入后堂。孙策降阶相迎,再无轻视孔明之心。

诸葛亮落座偷眼观察孙伯符,见其英武异常,眉宇间傲色浓重,便出言相激,不仅没有隐瞒曹军实力,反而夸大其词,劝孙策不如早降,免遭杀身之祸。

周瑜不知刘备抗曹是否真心实意,乃故作降语。鲁肃敦厚,信以为真,大惊而色变,力谏周瑜绝不可降!二人相争,诸葛亮冷眼旁观,晒笑不止。

周瑜问其为何发笑,诸葛亮故意附和投降之说,言语间极尽讥讽之能事。鲁肃闻言大怒,怒斥孔明:“汝叫吾主屈膝受辱于国贼乎!”

鲁肃侍立于侧,心急如焚,屡次示意孔明不可再言,诸葛亮只作不见。及至孙策问刘备兵少将寡,尚无尺寸之地,何以却不投降?诸葛亮笑答:“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乃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意,又安能屈处人下乎?”

孙策闻言,勃然色变,心道我堂堂江东六郡之主,难道还不如一屡败屡战,落魄无依,织席贩履之辈不成!遂满面愤然,拂袖而去。

鲁肃责孔明不该如此言语,诸葛亮笑言吴侯英勇过人,需言语相激,以坚其志。又道曹军虽有百万之众,然己胸中早有破曹之良策,举手间,便叫曹军化为齑粉!只因吴侯不问,我故不言。

鲁肃急忙入内将孔明之言,据实告知孙策——其时孙策虽怒气未消,但其为孔明所激,战心已决。闻听诸葛亮乃是故意以言辞相激,并非有心侮辱;且其已有破曹之计,立时转嗔为喜,便与鲁肃重又出堂,找孔明叙话,置酒相待。

酒过数巡,孙策求教破曹之策;诸葛亮侃侃而谈,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尽述优劣,孙策心怀大畅,茅塞顿开,再无疑义,决心联刘灭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